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不能停留在形式主义上

[ 作者:夏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0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党员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各地政府一直奋战在自己岗位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花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持续了长时间的脱贫工作上收效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当然,脱贫工作如今是到了攻坚期,与过去相比收效自然没那么明显,工作开展上也越来越艰难,但更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硬性的考核、以表格数据来认定成绩的方式,扭曲了基层扶贫工作。

有很多基层政府人员会有这样的抱怨,“常常开会变标准,常常加班加点整改资料;天天下乡迎检查,天天填表补资料。且不说自己的时间被大量占据,就算下乡真正搞扶贫的时间都没了。”于是乎,在很多地方的脱贫攻坚中,出现了不少形式主义的工作态度。

虽然一定的资料数据能较清晰明了的展现基层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更方便上级部门检查,以此判断脱贫任务是否达标。但各种登记表、信息表、扶贫工作台账、问题整改台账等,不光是表于表之间略有部分重合,有的表还分日、周、月、季、年。除此外,标准满天飞的现象也存在,经常是区县召集乡镇提出一个标准,省市召集区县提出一个标准,标准一旦有变化,区县再次召集乡镇修改标准,也就出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在一件工作上变着花样重复做。以至于除去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办公时间,其余时间被填表补材料所占据,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甚至变成了“挂名”,无尽的填表让他们变得无可奈何。

其实,在基层的很多干部都是非常愿意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因为不但能够真正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带动当地经济,也能搞好政绩,大家都高兴。但当扶贫工作变成了填表工作、数据脱贫,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四川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的第十六次会议中有提到,要力戒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我省也启动的脱贫攻坚资料“瘦身行动”,简化资料使之更全面客观,形式主义现象确实是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形式主义没有任何意义的,表格不会说话,数据可以参考,是否真正脱贫还得由老百姓心中来衡量。所以狠刹形式主义歪风,减少填报表数,减少会议次数,减少发文数量,统一政策标准,侧重评估的真实性,以此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基层积极性,创新扶贫方式,让贫困百姓能真正获得帮助,能享有获得感,能打心眼里感受到自己奔上了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势在必行了。

(作者单位: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