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民为什么不在城里买房?

[ 作者:刘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6 录入:实习编辑 ]

——基于对广西桂林和湖北麻城的调查

农民宁愿自己花20万左右在农村建房,却不愿意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这是为什么?而且,这个现象在广西桂林,湖北麻城都有出现。按理说,在城市里居住岂不是更好吗?这点钱在桂林买一套房子是足够的,但他们偏不,为什么?

——题记

农民在城市里买房,其实是个很容易的事情,但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为什么说它容易呢?我们在桂林Y村调查发现,建一栋房子需要20万人民币左右,但在桂林市区买一套房子,首付的钱和这也差不多(首套是“三成”),这么一比较,你会发现,农民是傻子吗?完全可以把建房子的钱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了,但他们却选择在农村“修房子”,也不在城里“买房子”。为什么?修房子的主人反问我们——“我们去城市吃什么”,他们告诉我,起初在广东打工,而后回来把原来的房子拆了,在原址上修建一栋房子(积蓄+借钱),如此就可以让孩子们在外面“流浪”之后,至少还有一个窝可以回。这个想法很朴实,表达了作为父母的一种观念和预期。他们认为,孩子们在城市“流浪”,但要在城市落脚却不容易,所以实在不行,还可以回来种地。

我们又打听到,这栋房子的主人,其实地并不多(2亩左右)。我们一眼望去,有很多地可以种,问题是,当地村民太多,“人均下来就不多了”,所以,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悖论——假如孩子们回来种地,有地吗?没有,怎么办?——继续出去打工,继续复制他们父辈的生活。

我们曾反问过一句,为什么不把钱留着让孩子们在城里买房呢?这样不就把子女送出去了?或者说,你们去城市里买了房子,直接在城里打工,岂不是更好吗?做保安,家政服务等都可以,但他们还是愿意“留”在农村。这给我们的城市化,给广西的城镇化留下了一个难题。

同样,在湖北麻城,我们也看到,修房子也多,为什么?——攀比。当地居民也是去武汉打工或者南下广州打工,然后把钱拿回去在农村修房子,“看谁家的房子修的气派”,那么就有面子。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但他们却对此很认真——和城里人没法比,但和周围人要比一比。

我们暂且不说“攀比”这回事,至少我们调查的Y村没有这个现象,或者说他们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真实信息(也可能是不愿意说)。此处,仅就“吃什么”来说,其背后直接指涉的是“职业问题”,我们在研究城镇化的过程中三番五次强调,要想农民留在城镇,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其次要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再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土地问题,最后要解决他们的融入等问题,包括熟人社会的再造,社区融入,生活习惯的融入等。

问题是,如今,我们并没有去解决他们的职业,而是很大程度在赶农民进城,以为买了房,安了家就算是农民进城了,不是这样。我们在湖北调查发现,很多当地的农民之所以省吃俭用在市区买房主要是为了给儿子结婚,因为女方要求有一套房子在市区。而这些农民呢,并不居住在市区,子女有菜米油盐的需要就回老家“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居住在城市,但“生活”在农村。这是生活成本的问题。

所以,“买房子”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采取激进的城镇化,反而不利于农民的生活,他们图的是自在,图的是一个“心安”。

我们能猜测到的是,桂林Y村的农民也希望去城市,只不过对他这辈人来说,有点困难,所以他们是打算长期“坚守”在农村,至少他们自己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陌生的农村小社区”,“心里踏实”。而他们的子女会在城镇,如这位村民的女儿在县城的电信公司上班,念了大专(依然还是打工,所以女村民说,“读书有个屁用!还是打工,花了我10多万,考试过线了(好几次过线),还是被刷下来,没关系,没后台,农民的子女还是农民啊!”(调查时间2017年11月12日),这决定了不可能再找个农民子弟一起回老家种地吧?如可能,这样的婚姻实在是太非理性了,是真爱。同样,他们的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而笔者所看到的湖北荆门某村的子弟在外地打工的,几乎是一个都没回农村继续种地。所以,这么一看,城镇化其实需要“代际”,说白了——它需要时间。有时候,农民的观念真的是很难一时半会改变。这就好比为何花几十万在农村盖房子而不在城市里买房子。

总而言之,我觉得,观念进城,在观念上“买房子”,才是对农民城镇化最需要进行的。一方面,在城市里买房可以减轻他们子女的负担,不用再让子女再掏钱买,且子女又在城市里打工,本来做的就是低端技术活,在哪都一样,只是一个收入多少的区别,而在自己的家乡(市区)里,岂不是更好?距离老家又近,又在市区有房子,小孩又可以落户在城市,读书也不是问题。只不过,成本有点大。另外一方面,当做投资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农村的房子流通是很难的,而城市里的房子买卖的更为容易。随着房价的上涨,即便子女当时候不要这房子,也可以拿出去卖,还可以赚点钱。而农村的房子,再怎么涨价也比不上城市。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可是农民的观念又考虑不过来,花了20万,重建一栋房子,交通,通讯又不方便等。这是何苦呢?而与他们交流过后,你能感到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他们不愿意放弃“根”,希望在老家有个最后的“退守之地”。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于他们的子女。这或许是他们不在城市里买房的最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原因,是观念的原因,而不是钱的原因和城镇化制度的原因。

但,这样的观念又没有“错”。

(作者系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