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情况:去年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其中江西省井冈山市、河南兰考县今年2月率先退出,近期又有9个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顺利退出。(人民日报 11月5日)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简单而言,不仅给人鱼吃,更要告诉人家如何捕鱼。贫困县,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县域经济欠发达,居民收入较低,整体竞争力较弱的县。通报称,2016年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其中江西省井冈山市、河南兰考县今年2月率先退出,近期又有9个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顺利退出。诚然,通过精准帮扶到位,抓产业,促就业,长短结合稳增收;织密一张大网,大病不犯愁,基本保障底线更牢;通过严格评估,盲区死角全覆盖,没有投机空间等方式摘掉“贫困帽”,值得一赞,但还需用好“渔”之功,走好每一段致富路。
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以报道中的南部县为例,脱贫攻坚需要产业带动,可是规模化产业往往周期长,怎么解决短期效益?搞好“四小工程”,即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是长效产业的重要补充,大多数可以当年见效,长短结合才能稳定增收。那么,当“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当充分做好脱贫的“加法”,让贫困户与优势市场主体、金融和保险机构联结起来,也就存储了谋生的本钱。在一定程度上讲,摘掉“贫困帽”,需“他扶”,更须“自扶”。
心病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说到底,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才让底线更牢靠。无疑,筑牢基本保障这个底线,除了稳定收入,还必须织密“六有”的保障网即: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既解一时之饥,也为夯实长久之饥奠定基础。但话又说回来,脱贫攻坚要见真实效、出真政绩,归为一点,要靠尊重科学规律、真抓实干来实现。更得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增强他们的内生发展能力,方能巩固增收能力,让“脱贫帽”摘得更稳定更有质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整体脱贫才是底线。事实上,贫困地区缺乏相应的资源,自主脱贫较难,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是摘掉“贫困帽”重要“助推器”,但并非一劳永逸。所以,摘掉“贫困帽”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人知识,不如教人学会得到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可以想见,坚持扶持对象不变、帮扶力量不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措施不变、帮扶责任不变,保证脱贫户稳定脱贫不反弹;坚持壮大增收产业、促进培训就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筑牢基本保障,持续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活环境;再辅以考核机制挂钩,定能充分探索挖掘当地发展潜能,寻求发展机遇与突破。
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摘掉“贫困帽”值得可喜可贺。笔者以为,只要我们所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和困难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在谋发展上下工夫,都有一颗力争脱贫的“致富心”,定能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贫穷这一硬骨头。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