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正向激励 拓宽基层干部“奔头”通途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01 录入:吴玲香 ]

让实干者实惠,最重要的是落到实处。为此,济南专门制定了面向基层一线干部的正向激励实施细则,县区直部门(单位)、镇街干部,市直部门(单位)处级以下干部以及村(社区)如何通过实干得到实惠,被进一步明确。(中国网 10月30日)

正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奔头”,即可追求的前途或希望。制定正向激励实施细则,建立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表彰,或是长期在基层一线、艰苦条件下工作,并作出优异成绩的干部,可优先提拔使用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基层一线薪酬水平,确保县区、镇街干部薪酬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逐步实现镇街干部高于市直、县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收入水平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工作的物质待遇;通过开展容错免责机制,夯实敢干事、干成事的基础等。无疑,是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全方位提升基层的吸引力、保障力、创新力,拓宽“奔头”通途。

每一颗汗滴,都应该得到回报;每一份奉献,都应该得到尊重。记得前不久人民日报曾刊文几位基层干部的心声:“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不受人待见”“同城里比,基层生活条件是差不少” “在基层苦点、累点倒也没什么,最怕的还是没有多少发展机会和希望”……诚然,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差、发展空间受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争事实。由此,也阻碍了一些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可能。那么,加强基层,打牢基础,实施正向激励,为他们减压力、卸负担、强保障、提待遇,就能给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营造奉献基层的良好环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较为普遍存在着苦、累、难等情况。但基层历练所能给予人的胆识与能力,也并非读书学习所能替代。能让年轻干部从思想到行动都经受磨砺,能培养他们才能、锤炼人的意志。以2018国考拟招考为例,据悉本次国考继续明确,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可以想见,多些关爱、多措并举,势必让基层成为更多人心目中向往的热土。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当然,话又说回来,对于所有的基层干部而言,利益不是唯一的价值坐标,金钱更不是最高的评价标尺,升迁并非人生最美的愿景。固然,夯实基层基础,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去,不可或缺一些好政策惠及基层,方能从根本上消除到基层发展的顾虑,唯有从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方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让其享有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但,同时更得强化基层干部的价值排序,把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置于福利待遇之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看实施正向激励措施,笔者以为,只要各级党组织对基层干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实干者得到真正的实惠。定能使他们能够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地干创事业,在基层岗位上锤炼自我,勤恳工作,在服务群众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