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有些地区属于连片贫困区,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坚中之坚。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国范围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经过30多年持续努力,当年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已经改变面貌,群众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依旧很严重,群众生活还十分艰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从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包括以下几种地区: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二是深度贫困县,三是贫困村。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那么应该如何挖掉这些坚中之坚喃?
全面搞清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把握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许多深度贫困区中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安全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就更大。俗话说,治病问根,只要找好造成贫困的切入点,深度对症下药,必能药到病除。
特别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检查督查。党员干部们潜水服务,通过有效的行为办法,啃下这些硬骨头,真正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工作不是搞花拳绣腿,不是搞繁文缛节,也不是形式主义,更不能做表面文章,只要党和国家以及人民一门心思扑上去,实打实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不是一个口号。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陈家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