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警惕贫困户被“推着脱贫”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0 录入:吴玲香 ]

最近和基层扶贫干部聊天,得知现在基层有个新动向:贫困户享受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有的贫困户干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非贫困户心里越来越不平衡,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苗头。(人民日报 9月17日)

精准扶贫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前,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速建设贫困村道路、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农网改造、文化活动等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教育、医疗、金融扶贫等惠民政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然而,在精准扶贫、攻克坚中之坚的过程中,部分群众出现“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问题,摆着“倚穷卖穷”的姿态,整天被党员干部“推着脱贫”,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

一直以来,由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项目分配、资金安排等都在向贫困户倾斜,致使部分非贫困户逐渐产生了不平衡心态。如果一些贫苦户继续“全程依赖帮扶”,坐等生活富裕,必然会造成非贫困户心里越来越不平衡。如果处理不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问题,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就难以形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就难以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成效就难以得到巩固。因此,必须警惕贫困户被“推着脱贫”。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贫困人员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可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拔掉贫困户的“思想穷根”,贫困人员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针对少数群众存在被“推着脱贫”的现象,作为政府部门应加强贫困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落后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深入基层,体民情、察民意、知民愿,更要扮演好组织员、宣传员、服务员的角色,成为农村道德建设的示范者、推动者、践行者,发挥道德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村道德建设提供源头活水,消除小农思想、封建残余和旧风陋习,从思想上、精神上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消极思想,鼓励他们主动学知识、学技术、找门路,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一起动起来,鼓励贫困群众摒弃老观念、旧思想,主动作为,这样扶起来的“贫”才不会再轻易倒下去,这样的扶贫才是长久的扶贫,真正的扶贫。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