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贵在讲究科学方法论

[ 作者:伍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1 录入:吴玲香 ]

我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9月4日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要实打实干,不能搞花拳绣腿。但是一些地方为了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搞一些繁文缛节,让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填写各种表格、迎检,抽不出时间走进入户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排解民忧,让脱贫失去了准星,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和成效。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时间紧,距离全面脱贫的最后期限仅有三年多;二是任务重,接下来的每年仍有一千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特别是时间越是往后,遇到的越是“硬骨头”,越是坚中之坚;三是基层腐败、懒政和干部执行力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扶贫路上的“拦路虎”。要确保全面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就必须坚持扶贫“精准论”,讲究科学方法,精准发力,产生实效。

强化认识,统一思想,为脱贫攻坚凝聚精神力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清,必然导致行动上走偏。各级各地当深刻的认识到,脱贫攻坚关系着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的脱贫奔康梦,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可一些地方纯粹是出于完成上面交待的任务,工作上走形式、做表面文章,迎检材料做得很“漂亮”,公务接待上做得很“周到”,但经不起实地检查。

建章立制,深抓责任,为脱贫攻坚凝聚制度力量。当前,全面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攻坚拔寨的关键期,面临的坚中之坚,一分责任的落实就是对攻克坚中之坚的一分助力。扶贫责任大于天,落实不力、抓得不牢,后果的严重性不堪设想。“动员千遍,不如行动一次。”强化扶贫责任落实,关键在于失责必问,让问责必究成为常态;在于完善机制制度,强化考核、监督,对各级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扶贫职责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从严问责;在于促使“关键少数”带头抓落实,一级带一级,将责任层层压实,贯彻到“最后一公里”,变责任为动力,汇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为全面脱贫攻坚拔寨。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容犹豫,须立即抓,马上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把工作抓落实、干实在,做出让群众认可的成绩来。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不要花拳绣腿;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亲自抓,不要空头支票;需要坚持扶贫“精准论”,自己先把政策吃透、理解准确、掌握到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去落实;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一定灵活性,善于创新,因地制宜,“按需端菜”,突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经常性的进村入户,到贫困户家走访,收集民意、察看民情、倾听民声,如实记录好扶贫台账;需要对照脱贫标准,精准落实扶贫措施,激活脱贫内在因子,实现真扶贫、真脱贫。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