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重在啃下“扶志”这块硬骨头

[ 作者:欧阳小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06 录入:吴玲香 ]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努力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澎湃)

当前,我们正举全国之力打响脱贫攻坚大决战,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往后“堡垒”就越难攻克。“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既然如此,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我们就要重点关注这些“不拍穷”的人,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和主动性,绝不让任何人拖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后腿。

不怕穷,其实是害怕改变,对未来缺乏预期、缺乏安全感。已经穷惯了,基本接受了穷的现状,形成了穷的思维,认为就这样穷着也挺好。要想短时间内改变这类人的思维,靠“填鸭式”的灌输是行不通的,必须靠潜移默化的影响,靠点点滴滴的浸润,靠实实在在地改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内因是决定事情成本的根本原因。脱贫攻坚要取得持久稳定的胜利,必须要从内因上下手,要从内因上取得动力,要从内因上找到突破。“不拍穷”的思维和“穷不怕”的观念,严重制约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大决战就显得非常艰难。

逐步扭转“不怕穷”的思维和观念,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突破,是脱贫攻坚后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要取得全面胜利,不能让任何人掉队,不怕穷不能成为畏战的理由,不拍穷不能破罐子破摔,不怕穷不能成为等靠要的借口。

解决“不怕穷”的问题,需要我们的耐心、爱心、恒心。面对不怕穷和穷不怕的脱贫对象,我们更应多加关心、持续关注,要花心思对他们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致富信心,引导他们奔向致富大道。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