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村民张先生反映,昝岗乡政府“三亮三评”展板上公示的干部电话存在错误,打通乡党委书记电话后被告知“不是本人”,打通乡长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通过公示号码致电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接通后对方均表示“打错了”。(8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据笔者所知,基层部门开展“三亮三评”活动,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要公示服务内容和标准,方便群众办事;亮身份要亮出党员身份和岗位责任,接受群众监督;亮承诺要公示承诺内容,为民办实事。而文开头案例所体现的信息无疑和此项活动背道而驰,可谓谎言理政,与工作格格不入,笔者以为,基层“三亮”还需屏蔽谎言理政。
笔者认为,基层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无论出于百姓需求,还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对个人联系方式要么不公开,敞开大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也是一种务实有效方式。既然选择了公开,就应该“实打实”公开真实管用的联系方式,如此打不通和“号不对人”甚至将他人的电话号码随意印在主要领导名下,频频让群众打错,这不只是给他人造成了骚扰,是对群众的极不尊重,更是对中央大政方针在贯彻落实上的一种欺骗,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理解,非但算不上是“善意谎言”,反而是一种为捞取政治资本而故意心怀不端的欺上瞒下。
不可否认,相对于一般的普通群众,基层领导干部个人联系方式被公开之后,确实会遭来相对较多的电话骚扰,也不可避免会给领导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如果因噎废食,就公示非自己的真实联系方式甚至故意选择某些“废号”来滥竽充数,这显然也是极不负责的态度,骚扰电话可以进行“技术性”拦截,但如果为避免骚扰电话,就将所有群众迫切希望的沟通交流和民情民意全都拒之于千里之外,既不是理性选择,更不是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履职担当,同样也谈不上对百姓群众的“心存善意”。
笔者认为,做好基层的“三亮”工作,不仅要可观的始之于“亮”,还得屏蔽谎言理政,让这份亮不带一个黑点,让基层“三亮”至始至终的“亮”下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