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铁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 作者:欧阳小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25 录入:吴玲香 ]

今年以来,湖北省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46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98人,责任追究1926人。(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央要求,要加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坚决查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精准扶贫的“奶酪”是为贫困群众准备的,谁也不能向其伸手,伸手必被捉。湖北省在监督执纪,用铁的纪律守好扶贫“奶酪”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务必树牢“四个意识”,把中央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基层抓落地、见行动、出实效。对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坚决查处。同时,还敢于刀刃向内,严惩履责不力的问题,实行不定期抽查、一季一报告、一年一考核等制度,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监督检查。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脱贫攻坚进入大决战的关键阶段,中央和地方的各类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如何才能落地见效?各种扶贫力量、扶贫资金纷涌而入,怎样合理配置?如何让脱贫攻坚实现共赢的局面?都是摆在各级扶贫干部面前的问题。

落实扶贫政策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如果在贯彻执行扶贫政策的过程中,搞阳奉阴违,打折扣、搞变通,那么政策落实到扶贫对象那里,效果就突显不出来,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就不会满意,如期脱贫的目标就不能实现。要让政策落地落实,监督执纪应贯穿其中,要盯牢“关键少数”,看紧“关键部门”,敢于“刀刃向内”。对执行不力、监督不力的领导和部门,必须严肃处理,营造一个干净廉洁的脱贫攻坚大决战环境。

扶贫资金的分配必须公平合理。扶贫资金这块“奶酪”怎么分,直接关系扶贫的效果和质量。当前,我们正举全国之力开展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扶贫工作,大量的人才、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如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这是脱贫攻坚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扶贫资金的分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公平合理的原则,切忌大水漫灌式,必须采取精准滴灌式,注重发挥扶贫资金的长远效应。同时,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对胆敢动脱贫资金“奶酪”的人,必须坚决查处。

实现共同富裕是脱贫成功的标志。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无论是帮扶力量,还是脱贫对象,都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所有战士都要树立协作共赢的理念,精诚团结、众志成城,绝不能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落单,如此,才能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