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检查,重庆市各区县将巡察搬到脱贫攻坚现场,巡察组摸清“症状”“病情”,追查“病症”背后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打通基层精准扶贫中的“梗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2017年8月18日 中纪委监察网站)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领域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干部顶风作案,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行贿受贿有之,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有之,贪污挪用扶贫资金有之。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只有祭出巡察 “利剑”和纪检监察“啄木鸟”,将巡察搬到脱贫攻坚第一线,量出法纪的“杀手锏”,才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啄木鸟以消灭树皮下的害虫,保护森林而著称。由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巡察组就是专门捕捉那些胆敢在扶贫领域违反法纪者的“啄木鸟”。巡察组这只啄木鸟要充分发挥震慑作用,就要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去,同他们打成一片,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核实扶贫资金是否不折不扣地全部用在脱贫攻坚上,贫困户是否达到既定的脱贫目标、脱贫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完备,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否发挥作用;就要跟踪扶贫资金、物资的流程,跟踪扶贫工程项目开展情况,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和挤占挪用现象;就要敢于动真碰硬,从严从快查处利用扶贫之名骗取、截留、挤占、贪污挪用扶贫资金,以及脱贫攻坚工作中敷衍应付的人和事。
中央巡视组曾明确指出,有问题发现不了是失职、发现问题不处理是渎职。巡察工作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巡查时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既要盯住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又要盯住扶贫干部;要创新巡察方式,按照“无禁区、全覆盖、忍零容”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开通脱贫攻坚举报电话和监督平台,营造全民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要抓住每一条问题线索,对发现的问题,要敢于“当包公”“唱黑脸”,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当好脱贫攻坚的“啄木鸟”和“守护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除发挥好巡察的利剑作用外,还要在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上做文章。把日常监管挺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把纪律挺在前面,把查处“违纪”挺到查处“违法”的前面,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以零容忍的态度,斩断那些伸向贫困农户的手。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