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7月3日出席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并讲话。他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网)
“纪委”由来已久,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废止。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据《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御史“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清同明制,“纪检委”其职责是“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纪委是党内监督、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党章规定了纪委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概括起来,纪委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执纪问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尊崇党章,聚焦中心任务,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保证纪委履职尽责的方向正确。
创新监督方式,大数据精准监督检查。《条例》借鉴我国古代“风闻言事”制度,有利于了解民间真实情况,更从制度上要求纪检部门要善于从群众反映中捕捉问题线索,对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调查跟进。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监督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强化精准监督检查。以大数据载体,健全“电话、网络、短信和信访”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和“五级联动”大数据监督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储存”的巨大科技优势,依托六有大数据平台,全面收集扶贫领域各类型资金使用的数据信息,并导入监督云大数据平台,紧紧围绕扶贫资金不符合条件发放、重复发放和优亲厚友发放这三类常见问题,利用数据对比,设计互斥资金数据比对、资金重复发放比对和公职人员信息比对三道程序,精准发现问题疑点,锁定问题对象。并对反映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优先受理。同时,建立健全信息联动机制和协作办理机制,加强与信访、扶贫、审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信息互通互联。对群众举报事项安排专人分类登记入册,实行有诉必理、有访必核、有案必查,精准发力,确保案件件件有着落,个个显实效。
创新精准执纪,“靶向式”监督不缺位。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投入精准脱贫资金很大,由于监管乏力,在扶贫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的问题,也滋生了一些腐败问题。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用到“刀刃”上,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和执纪监督无缝对接,实施精准监督,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多措并举,以明查暗访、联组巡查、廉政谈话为抓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的放矢,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
零容忍严惩处,精准执纪决不手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快速查处、严厉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立健全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倒逼机制,对未整改问题逐项进行追踪,形成反馈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有违规违纪行为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高压态势。深入贫困村查找违纪违法线索,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危房改造等领域的资金和项目为重点,着力整治跑冒滴漏、截留私分、骗取资金等问题,以“零容忍”态度亮剑腐败问题,精准执纪,强化监督问责,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繁杂,且任务繁重。要使监督精准有力,关键要抓好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点,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整治的实效性,紧扣精准,严厉打击震慑,促使执纪监督切实有效。护航脱贫攻坚工作规范、有序,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作者单位:合江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