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足迹遍布各地,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实现,这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
当下,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卓有成效。但在有的个别地方,在各种扶贫项目、扶贫政策的支撑下,亦有少数困难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生活完全寄托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政策。要真正从根源上扶贫奔小康,对这部分存在“等要靠”思想的贫困户,要实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工作不仅要让贫困老百姓有“鱼”,更要让他们学会“捕鱼”。精准扶贫的关键还是在于扶“志”和“智”,从根本上脱贫。
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扶贫。俗话说“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但在脱贫工作中,部分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我要脱贫”异化为“要我脱贫”,脱贫工作难以继续。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把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百姓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扶贫先扶智,从教育上扶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教育从来就是解决贫困的根本路径,培养智慧教育,从根本上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用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在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幼儿园)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