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先锋,他们不仅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更是把责任近距离地放在了如何脱贫致富上,选优配强第一书记,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锤炼干部作风,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帮助贫困村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帮扶、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第一书记”被选派到贫困村,作为村社的一员,要当好党建和发展指导员、纠纷调解员、民困帮扶员、政策宣传员,为所驻村和群众解决问题,让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有效推动,拉近干群距离,让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地。
要提高认识,真抓实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驻村的目的所在,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要改变什么。贫困都有其原因,有的是发展的不均衡,贫困的原因也具有差异性,这就必须要先“摸底”,而摸底最好的方式就是听,要听到老百姓的心声就得下到基层,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的屋檐下。
要了解群众,心系群众。积极向村干部交流,了解群众现状,把所驻村当成家,把村民当亲人,真诚为他们解决问题谋出路。做好群众工作要“三入”, 就要身入、心入、行入,也就是要俯下身子干事,脚要常沾泥土味才能品得出民味。
要促农增收,奋力脱贫。第一书记任务重,压力大。要与村支两委一起拟定好脱贫措施,做好因户施策,以便能顺利脱贫奔小康。扶贫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千好万好不如做好,工作好不好要群众来评判,需要的就是要拿出实际的成效来亮相,这就要求扶贫工作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来,一件一件地干在实处,把扶贫工作做真、做好、做实。
“第一书记”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特效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力量”,精准“第一书记”对于精准扶贫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佳美物业有限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