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共产党员信仰教育学思堂”在河北清河县建成。这意味着清河县2万余名党员思想教育有了固定的阵地、固定的制度、固定的模式。(7月17日 人民日报)
过去,党建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方存在抓而不实、抓而不严、抓而不活的问题。党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设”成为首要“难题”,一度使组宣工作陷于困境。基层缺乏相对固定的阵地、没有严格管理的制度、没有固定的模式曾使广大党员感觉无所归依。清河县每500名党员建立一个“共产党员信仰教育学思堂”之举,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常态,着力用“三固”模式打造出党员的“精神故乡”,值得效仿和推广。
固定的阵地为党员活动提供便利空间。固定的阵地让党的建设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使党员活动有了现实依靠,解决了“形式散漫”的弊病,形成了党员互动交流的空间,让党的文化有了依托之所,让党的精神有了可靠之基。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过去部分党员活动“游击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挂羊头卖狗肉”的党员活动大大减少。
固定的制度使党员接受常态化的思想教育。据介绍,党员在“学思堂”接受思想教育达到6个月后或者在每年“3·23赶考日”,将就所学内容参加集中考试,评选优秀党员、合格党员,对于考试成绩基本合格与不合格的党员,取消树优评先资格。这些制度的建立,将党员的思想教育放在了严格的考评之下,促使党员不断研习党的优秀文化,通关考试更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固定的模式保障党员素质提升的系统性。大师修练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但在最开始练习的时候必定是遵循武术的规律,确定一定模式,持续练习不断精益求精。同样,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用固定的模式保障党员素质提升的系统性,最大限度地提振党员的精气神,以固定的模式持续性发力,才能真正达到“大师”的境界,占领精神高地。
“三固”模式打造出党员干部的“精神领地”,活化了党的思想建设,使部分“精神缺钙”者有了党员应有的模样。挺起了“精气神”的脊梁,被熏陶了优秀的党组织文化,方能不屈于现实的琐碎,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擦亮精神的名片,用严格自律的固定模式不断重温入党誓词、致敬党旗,记住党的文化经典,留下对党的感悟,干成对党有意义的事情,就能永葆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在带领广大人民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合江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