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彗星式调研”是变了味的群众路线

[ 作者:艾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1 录入:吴玲香 ]

调查研究是传家宝,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干部热衷于“彗星式”调研。何谓“彗星式”调研?一位乡镇干部说得好:省里下来个分管副厅长调研,市里要安排副市长陪,副市长叫上副局长,副局长又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再加上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进村,人连成一串、车排成一队,从头到尾望过去,可不就像拖着一个长长尾巴的彗星?(7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何谓调研?就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为了解基层具体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这里的级别,一般是处级以上。这里的了解基层具体情况,一般是带着问题而去的。这样的调研,本来是一次拉近群众关系、了解群众困苦、寻找解决之道的重要方式,本应为人民群众所欢迎所认可,但事实上,一连串人、一大队车、前呼后拥、瞻前顾后,如同彗星一般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啸而来、绝尘而去,这样的调研,最终为群众所诟病,也给基层带来了烦恼。这样的群众路线,绝没有达到调研应有的效果。这样的调研,败坏了干部队伍的形象,让群众路线走了形、变了味。

为什么出现“彗星式”的调研?其实不难理解。作为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没有相应级别的领导出面,岂不是“不给面子”?作为县级领导,省市来了人,不露个面,作个陪,如果因此影响了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作为相关局行领导,自己不熟悉业务,不抓一个业务骨干,关键时刻漏了陷,岂不是很划不来?因此,一次看似简单的调研,就这样一个抓一个,一个抓一片,最终七弯八拐,形成了长长的一队人马。以至于老百姓已经很懂“套路”了,如果在田间地头,看到一排汽车,一群西装革履的中青年在“指点江山”,他们会马上反应过来:当官的来了。至于他们后面说的话,可能不是好话。

“彗星式”调研,其实从古以来都存在。封建社会官员出行,高举两个牌子,一个“肃静”,一个“回避”,可谓是威风八面。威风是威风了,但甩给群众的,就只有女神般高冷的面孔。我党成立以来,一直将群众路线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政治局委员出行不封路不清场,党政风气为之一新。按理说,以上率下,基层调研应该能够从中央领导的出行中学会轻车从简的真谛。但事实上,以“彗星式”调研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地方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如同打不死的小强,需要时时警惕。

“彗星式”调研是变了味的群众路线,是对八项规定落实不力的具体体现。消除“彗星式”调研现象,关键要从思想上、作风上进行革故鼎新。调研应多一些真情,少一些套路;多一些扎实,少一些浮夸;多一些深入研究,少一些形式排场。否则,这样的调研还不如不搞。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主动转变作风,让调研重归实事求是的清风正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