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单车下乡,扶贫路上好风景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2 录入:吴玲香 ]

今年3月,为方便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拉近驻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乐山市市中区为贫困村驻村工作组,统一配发了“扶贫工作专用单车”。驻村干部纷纷骑着单车进村入户,听民声、解民困、助力脱贫攻坚。(四川日报)

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政策好是根、制度严是本,关键的落实还是要靠人。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心系困难群众疾苦、真情实意用行动帮贫扶困,切实沉下去、实起来,深入基层末端,进村入户、上山下乡,真正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找准症结,因地制宜落实扶贫政策,实实在在的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个轮子”到“两个轮子”,少的不仅是车轮子,更是党员干部的“官架子”,从乘车到骑车,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扶贫态度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从“封闭”的小车到“敞开”的单车,不仅是为民服务意识的进步,更是落到实处到精准施策的更进一步。有效解决了密切党群关系中,群众想说说不了、想呼呼不应、想喊喊不动的问题;乘车变骑车,解决了干部主动联系少、上门服务少、掌握情况少的问题。思想和行动的共同进步,进一步打通了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联系的最后一米。

“扶贫服务需要零距离面对面”。单车下乡,可以拉近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的距离,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交流,能够增强困难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亲切感、信任感,更能让困难群众从内心深处了解扶贫政策、认识党员干部,向党员干部诉真情、讲真心、说实话,发现问题能更真实更直接,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单车下乡,可以增加干党员部与群众的共处时间。时间是情感的纽带,建立真挚的情感,能带来强大的力量,长时间的真心相处,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不仅建立能心与心的交流和浓厚的情谊,更能增强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对做好扶贫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间能让困难群众更多的了解感受党和政府的牵挂与关怀、感受党员干部的真诚和努力,能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困难群众能够在不断的感受中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单车下乡,不是“表演”和“作秀”,而是广大党员干部贴近民生,扶真贫、真脱贫的现实作为,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众多举措中的其中之一。通过“扶贫工作专用单车”,能真正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让扶贫政策惠及群众、让扶贫措施解决问题。从坐车到骑车的转变,展现了千千万万扶贫党员干部,在扶贫伟大事业中的默默付出和真情流露,打破了干部坐车下乡的优越感,解决了扶贫干部坐在车上,隔着玻璃、围着村子、照着稿子落实扶贫工作的真形式假把式。同时,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身心同入”,不仅在嘴上解决困难群众的疾苦,更在体验困难群众的不易中,触动思想、改变作风,真正沉下去,把准困难群众的脉搏,摸清基层百姓的实情,找准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明明白白、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单车下乡,事虽不大,但意义不小,是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民服务意识的增强、转作风抓落实真抓实干的体现。扶贫路上,“两轮”转动的漂亮风景,带来的不仅是低碳出行、勤俭节约的模范,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扶真贫、真脱贫决心和行动的展现, “两轮”转动不止,将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不竭的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