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立誓更践誓 脱贫不再难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5 录入:吴玲香 ]

“如未按上级要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节点任务,我将主动申请辞职并接受相应问责处理!”巴中市通江县烟溪乡党委负责人在烈士墓前立下铮铮誓言。6月27日,通江县200余名党员干部肃立川陕革命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烈士墓前,庄严举行“弘扬红军精神,决胜脱贫攻坚”的誓师大会,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7月2日 人民网)

作为革命老区,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属于贫困地区。通江县地处川陕革命老区腹心地带,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尚未脱贫的还多达49406人,他们大多散居在山高坡陡的地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因病因残致贫较为突出,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然而,战争中,无论对方的堡垒如何坚固,都得拿出“攻坚拔寨”的气概,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此,通江县党员干部庄严誓师,再度出发,在烈士墓前立下铮铮誓言,有助于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也许,有人看到新闻中在烈士墓前统一着装、肃穆鞠躬的党员干部,又要冠之以“作秀”“形式”了。但笔者想说,有些时候,“士气”的鼓舞就是需要一些“形式”的。君不见,古代的将士自出征前要喝“壮行酒”。在将士们看来,喝下了上级或乡亲们的“壮行酒”,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责任就强了,士气就旺了,胆量也就大了。特别是在阵地上,哪怕身负重伤,士气低落,只要冲锋号一吹,劲儿就来了。因此,在军队里,宣传队、号兵的作是十分巨大的,没有他们,士气的激发真的要受到阻碍。

在“脱贫攻坚”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不就是冲锋陷阵的将士吗?扶贫工作一路行来,他们可谓呕心沥血,甚至说身心俱疲也不过分。然而,“脱贫捷报频传,攻坚仍在路上”,留到最后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就拿通江县来说,最后这些山高坡陡的散居人家,不是简单给点钱就能脱贫的,还得从基础设施入手才能脱真贫。6月23日,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干部队伍首先需要“士气”。

“士气”的激发需要什么?需要一颗“初心”,需要一种“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正是怀着满腔热血,为践行那颗“初心”而献出宝贵的生命。在烈士面前,我们还有什么条件可讲,还有什么难题攻不下呢?党员干部们,在先烈面前许下的“宏愿”,就一定要实现,哪怕历尽艰辛与坎坷。目前,全国像通江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不少,需要大家下定决心,巧妙谋划,从根子上脱贫,严防反弹。其实,就是没有到烈士墓前,也当在心中涌起这样的情怀,任务完不成,甘愿受罚!

“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万重困难关”,中国人自古就崇尚诚信,信守诺言,何况是新时代党的优秀儿女?面对革命先烈许下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言,而是一种更为坚定的信仰,一种鲜明的志向,让自己在工作中心中多一份“戒律”,少一些“浮躁”。当然,“立誓”鼓舞了“士气”,更要把“誓言”认真践行到底。这样,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还有那样难啃吗?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