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在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三个问题:如何选到“好干部”?怎样用活“好干部”?如何留住“好干部”?立足基层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致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入口不畅,选不到“好干部”。许多农村发展基础薄弱“难留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不愿留”,村干部来源受限。农村优秀人才长期在外,即便有合适的人才愿意到村任职,但群众基础薄弱,想选选不上,而更多的农村人才因为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不愿回村任职。部分偏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甚至出现了无人可选的现象,村干部来源渠道不畅通,对整体队伍结构及村干部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权责不明,用不活“好干部”。在各级各部门纷纷把服务“末梢”延伸到村的同时,无形中加重了村干部的负担。村规民约没有明确村干部的具体职责,村干部更没有理清村委会自治职能与政府行政职能的权责边界。所以,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工作牵制了村干部的绝大部分精力,容易出现“上级交待的任务没完成,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好的现象。长此以往,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执行力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村级工作混乱,班子软弱涣散,群众公认度低。
待遇不高,留不住“好干部”。当前,村干部经济待遇仍然较低,大部分村干部已成为脱产干部,工作报酬几乎是全部收入来源,大部分已成为脱产干部,待遇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村干部承担的职能较多,但配套经费很少,工作保障捉襟见肘。政治待遇覆盖面狭窄,政治待遇的激励效应不明显,村干部出口不优,进取心受到打击。
村级“好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立足农村实际,通过一要坚持正确导向,树立村干部标准;二要扩宽选人渠道,扩大村干部来源;三要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能力;四要完善激励保障,增强岗位吸引力;五要规范岗位职责,优化履职环境;六要深化指导约束,树优村干部形象等途径有效发挥村干部队伍作用,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