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虽然不多,但都是我的血汗钱。多亏了纪委的同志,我的钱才能及时追回,谢谢你们啊!”6月初,拿到失而复得的保险金,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娄下村村民郑杏花激动不已。(6月2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村(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基层组织,是政府职能的最前沿。困难群众申请保险金是理所理当的事,是群众生活保障的基础,而且为困难群众做好保险金的兑付是村(社区)干部份内事。但却对申请到的保险金“占为己有”,染指“保险金”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足见这类村(社区)干部的底线已全面坍塌,“微权力”的危害不容小觑。
虽然村(社区)干部官职小的微不足道,但却是真正直面群众的“父母官”。村(社区)干部为群众吃喝拉撒睡和柴米油盐茶等等具体事务服务,群众以小见大,从村(社区)干部的作风看党风政风,从村(社区)干部的作为评价党和政府的作为。村(社区)干部胡作非为,歪嘴和尚乱念经,直接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危害极大。
出现村(社区)干部染指保险金的严重问题,凸显对基层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性。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基层干部完完全全理解到位,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否则,贯彻执行政策层层衰减走样,利益被层层盘剥,最终会让给群众送出的西瓜变成芝麻,甚至不知所踪。
干部染指“保险金”,最重要的是,一些村(社区)干部党性缺失、忘却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在“官本位”和“钱本位”的两重思想腐蚀下,昧掉了自己的良心,丢掉了党纪国法。底线是最低防线,是安全阀、是稳压器、也是保险杠。党员干部丧失底线,必将危害党和国家的事业,成为害群之马。
“为民务实清廉”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拥有的优秀品格,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应成党员干部的德行追求。每位党员基层干部都要提高纪律和规矩意识。同时,不断完善监察制约机制,大力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格兑现“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公开、问责倒逼干部、部门,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发到大众手中,如此,才能用虔诚真情真意架起党和民群众的“连心桥”。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