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消费升级助力乡村旅游

[ 作者:钱子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吴玲香 ]

青山绿水出乡愁,人文荟萃是风景。乡村旅游是消费升级的表现形式,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升级换代,“有点钱有点闲”的亲近乡土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时尚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是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的真正动因。然而,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农家乐”产业,也不是看看山水、吃吃喝喝的“乡村一日游”,而是市场与思维的新拓展,是新经济业态的治理与发展。

消费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原因。笔者认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以下三个方面必须加以重视:

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旅游是经济形态,也是产业模式,更是产品和服务。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消费的转型升级过程,也是人们群众思维观念和消费需求提升的过程。比如,自驾游就对公路、停车场、指路牌等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休闲农业就对饮居条件、生产布局、生产活动等有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服务设施,不破除乡村旅游发展的硬件瓶颈,纵有万千青山绿水,也难使其成长壮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提升人文素养。乡村旅游不是赤裸裸的市场经济,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要有与绿水青山相匹配的人文素质。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村民的淳朴善良热情会温暖游客的旅途,而奸猾戾气冷漠会破坏游客的心境;作为市场的监管者,能否及时处理市场纠纷、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同样影响着游客的体验。而游客的言谈举止,同样会影响青山绿水、风土人情的本来面目。便捷舒适的服务,规范有序的环境,青山绿水的优美,还得靠人文素养来增色。

三是,强化市场监管。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就有牟利冲动下的行为失范、市场失序,就必须有市场监管。好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完善的标准体系,高效的市场监管,及时的权利救济,充分的行业自律,以及媒体舆论监督等,共同成就成熟的市场经济。当前,以法治思维加快推进市场服务的标准化、执法监管的常态化、经营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水平,是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总之,站在消费转型升级的高度,完善服务设施,提升人文素养,强化市场监管,是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经济业态治理的必然要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