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都: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特色小镇发展

[ 作者:陈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4 录入:19 ]

近年来,全域旅游全面兴起。其发展理念可以概括为管理域、空间域、要素域与产业域"四域理念"。其中管理域由政府主导,通过整合旅游机构比较容易实现。但空间域、要素域与产业域的如何实现?在理论及实践中莫衷一是,特色小镇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旅游+金融业,叫基金小镇;旅游+农业,是休闲农业小镇;旅游+会议,有了著名的达沃斯小镇。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概念在理论上跟什么都能“+”,全域旅游的兴起给县域特色小镇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为什么提特色小镇?

全域旅游概念最早是浙江绍兴在2008年提出来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1、特色小镇满足全域旅游对产业的诉求

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困难重重。众所周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关键,但我国当前的农村用地政策、产业基础、村民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导致乡村旅游产业停滞不前,而特色小镇是产业的最佳实现窗口。从新型城镇化角度来看,经济学三大要素要想在空间时间下转移,特色小镇可以成为非常有益的实践。特色小镇对产业的要求与乡村旅游的核心问题不谋而合。乡村旅游以民俗、民宿、采摘等景区带动的模式也很难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却可以探索并找到带动乡村发展的一些模式和机会。

2、特色小镇展现“四域”核心理念

特色小镇所形成的旅游目的地是产业经济的概念,而非门票经济,可以有效弥补了一般景区旅游发展的制约。同时,相比景区、度假区,基于游客对多层次差异化的消费需求,特色小镇更有利于实现"处处是景点,处处是景区"的理念,带给游客更好的全域全要素旅游体验。特色小镇更容易在空间及要素上实现全域旅游的核心展现,弥补一般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推进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是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及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未来,特色小镇将成为全域旅游"产业域、空间域、要素域"全域发展的结合体,成为落实全域旅游理念,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县域特色小镇如何发展?

(一)旅游主导是基础

“旅游+”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关键因素,可以把旅游和不同产业业态进行整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旅游”理念,构建“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小镇的关键必须以旅游作为主导,将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旅游特色,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相关因素,达到以旅游业为统领的旅游小镇的发展新格局。

(二)彰显特色是关键

特色小镇必须挖掘与体现小镇的各方面个性特征,包括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突显旅游小镇强大的核心吸引力、影响力与传播性,只有别具特色,挖掘核心差异,并有意识的塑造与提升,才能将旅游小镇的光彩发扬光大,吸引更多游客。

(三)创新业态是依托

新业态是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引爆市场的关键。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引爆模式由“景区引爆”转变为景区引爆、活动引爆、乡村引爆、小镇引爆、要素引爆等综合型的引爆。特色小镇在业态上,应具备旅游要素齐备、档次多样、形势多元,形成多样化的全域旅游聚集区域和多层级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与体验。

(四)构建标准是保障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应加强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结合,包括休闲农业、娱乐服务业等,并构建合理化的标准配套建设,将旅游软硬件协调发展。旅游小镇的标准化建设,除了宾馆实施星级标准、景区实施A级标准外,交通运输、娱乐购物以及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都应该贯彻实施旅游的技术与标准,让全域处处是旅游景点。

作者单位:罗田县旅游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