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郑海鸥:乡村如何留住乡愁

[ 作者:郑海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2 录入:王惠敏 ]

美丽乡村怎么建?日前,在2016年美丽乡村检查验收时,个别地区发现了一些问题。人们看后,遗憾、反思和追问随之而来。

仔细了解,曝光出来的许多问题让人啼笑皆非:要么是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大行其道,缺乏基本的美感;要么照搬城市模式,铺草皮、种灌木,脱离乡村实际;要么干脆推山、削坡、填塘、砍树、改路,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难怪有网友看后用“乡愁”调侃:这样的乡村,真是让人“愁”。

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几年各地力度都很大。数据显示,仅福建今年就将创建10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1030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投资260亿元。但在大力的建设中,好些地方走样了。比如,记者就曾在多地农村都看到了清一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房屋,虽然改善了老房子的外立面,但问起来,很多地方跟徽派建筑没有丝毫渊源,仅仅是因为有人觉得“好看”。这样的“好看”与“美丽乡村”的内涵差距甚远:这个村还是原来那个村吗?许久不回家的孩子还能找到爷爷家的老屋吗?

还有很多情况是一看就“不好看”。有的村庄铺起了草皮,再按园艺标准种上了万年青,且不说维护成本高,这样的景象与一边的池塘、野鸭,与远处的青山、怪石也并不和谐。

还有些忽视了原有环境的“建设性破坏”,比如,个别地方用水泥硬化村庄地面,却忽视了之前的排水系统,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丽乡村应该美在哪?需要整治乡村卫生、整修房屋、处理生活垃圾等,但不意味着把城市里景观设计的那一套照搬过来,使乡村不像乡村、城市不像城市。“美丽乡村”的核心是乡村,真正保留乡村特质,保留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才能有“乡愁”,城里人也向往。如此对于改善生活、吸引游客、保留历史文脉来讲,也能一举多得。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各地都能汲取发展中的教训,让更多乡村美起来、美下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日报》 2017年06月01日 17 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