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用全域旅游标准对比罗田旅游业发展,差距不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实现罗田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究竟该如何推进罗田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产业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其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诱导效益更为关键。因此,旅游发展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从旅游业顶层设计入手,将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其他规划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按照“全域布局、四季都有”的思路,罗田拟把2145平方公里作为旅游导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核、三廊、五镇、十村、百景”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深度挖掘和展现“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的“全域景区型”特色旅游产业。
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新业态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市场的引爆点和突破点。全域旅游下的业态创新应基本遵循全域空间整合、四季全时、“旅游+”、“互联网+”四大架构,创新和培育旅游十二要素的消费业态,形成要素引爆、特色小镇引爆、活动引爆等综合型多样化的引爆。结合罗田实际,可以积极推进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度休闲假区、写生教学基地、养老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特色民宿、名镇村落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红叶第一县等目的地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工程,包括“旅游+教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养老、旅游+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注重特色,突出特点,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
形成旅游产品新结构。生态是罗田的最大优势,旅游产品可以围绕生态做大文章。要加强湿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害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游等产品,形成罗田特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围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县目标,通过举办大别川骑行节、重走刘邓大军红军路、千里徒步游等定向拓展游,培育罗田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合理利用民俗、村落古镇,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导点导观,积极发展农家乐等精品民宿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针对老年产业、积极开发老年休闲养生度假产品;针对摄影、车友会等新的旅游群体,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线路。
提升旅游服务新水平。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建一批标准化名牌旅游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旅游安全环境。倡导健康旅游方式,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打造文明礼仪、诚实友爱的旅游文化环境。在重要景区设立卫生室,提供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实行旅游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区、景区和乡村旅游导点公交全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全域旅游社区基层组织,提高管理、警务救援等治理能力,增强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可控性。
打造全域旅游新形象。要加强旅游形象整体推广、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包装、重大节会赛事营销、影视综艺节目合作,积极与知名旅游网站、知名旅行社合作。策划开展多样性多层次旅游主题活动,积极运用社交媒体、朋友圈、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营销,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大营销格局。要创新营销方式,针对不同目标人群,推出差异化的四季系列定制活动,不断制造旅游兴奋点、引爆点,真正将“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的口号叫响。
作者单位:罗田县旅游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