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2月5日新华社)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延续着历年的风格,继续锁定“三农”工作,彰显中央持续关注“三农”、破解“三农”发展困局、开辟“三农”工作新境界的决心和意志。《意见》的着力点十分明确,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突破口,旨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增加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整个供给侧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夯筑基础、提供坚实基础保障和重要的战略支撑。把握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做好三个规定动作,锁定主要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守住三条底线。
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但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这也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业农村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要聚焦到农民这个关键节点上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贯穿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围绕着增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提升农民生活品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改善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基本保障建立“兜底线”。
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当前正值经济社会深入到深刻的变化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随着农产品需求升级,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大肆涌入,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业农村发展传统动力减弱,新产业新动能跟不上;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将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和根本着力点;强化改革创新驱动、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持续降低资源消耗率,实现土地生产率提升、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守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的工程,急不得,也拖不得,需要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循序渐进的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方向性问题上不出大的偏差,不犯颠覆性错误,有效管控改革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以保持农民增收势头为底线,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村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全面深刻细致的看清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厘清改革过程中的主次矛盾,抓重点领域,抓关键环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农业生产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