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自然想起了当年最初接触这个故事的事儿来。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小学课本里读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节选),当时也不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只是读读背背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步领会到了寓言的含义,也明白了当时毛泽东同志“七大”闭幕词引用《愚公移山》的深刻寓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那种不怕“难事”的“有心人”。回顾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不正是践行着“愚公”式的诺言吗?在建党之初,有多少人能相信区区的一个“异端”党派,能够扛得住“推翻三座大山”和“抗日救国”的大旗?那拥有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当时不正扮演着“智叟”的角色么?近百年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继而领导全国人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四个全面”的“中国梦”迈进……
在全党上下践行“三严三实”,“从严治党”的今天,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进行脱贫攻坚的今天,站立时代发展潮头的共产党人,再来认真领悟“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用“大智若愚”的心态,切实地“修身、用权、律己”,实在地“谋事、创业、做人”。那样,气正风清的环境才会形成,全面小康的梦想才会实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管是小康社会的建成,改革开放的深化,还是依法治国的实施,需要的都不是“运动”式的“暴冷暴热”,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精神的。而这种“战略定力”,正是“愚公”理论新的“内涵”。“山”越挖越“平”,“路”越走越“宽”,“精准脱贫”的重担,正落在时代“弄潮儿”的肩上。
行文至此,想起了不久前一位公务员朋友关于扶贫工作的感叹来。他说,这工作开始时还觉得满有劲的,但一阵劳累下来,觉得身心俱疲,不想干了。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一曝十寒”,往往就把工作卡在了“最后一公里”。须知,最美丽的风景只属于那些勇敢地登上峰巅的人。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就应当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发扬“不脱贫不收兵”的精神,把事业进行到底。这,需要的就是“愚公精神”。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托·卡莱尔把我们的“愚公移山”精神诠释得多么具有诗情画意!当我们每天面对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那“实干”的劲头就会油然而生;倘若只在黄昏时面对绚丽的晚霞去幻想明天的景象,那恐怕就只有“智叟”的境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都应继承和弘扬“移山”的精神,做时代的新“愚公”。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共产党人,就应当下定决心,做新时期生活和工作的“有心人”。这颗“心”,只有放在百姓那边,才能将“难事”变“易”。脱贫攻坚,就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一户一户地帮扶,一家一家地脱贫,实实在在地干,杜绝虚假瞒报,杜绝吃拿卡要。只要那颗为民之心不变,脱贫攻坚就会取得圆满的胜利。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