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雄:脱贫攻坚不能靠算要靠干

[ 作者:杨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6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去西部贫困县采访,问起基层干部对如期脱贫摘帽有没有信心,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绝对没问题。熟了之后,一个乡镇干部向笔者“实话实说”:如果经过帮扶,有贫困户收入还达不到脱贫标准,就可以协调低保补差,这样准保能“稳定脱贫”。(2016年11月13日新华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会会以来,脱贫攻坚捷报频传,进展喜人,但有的地方在实施脱贫过程中,形式主义泛滥,心里想的不是如何落实脱贫措施,通过实干帮助贫困群众勤劳致富,而是急功近利,将主要精力用在文山会海中,用在成堆的表册上,要么简单地给点钱,要么协调低保补差,有的干脆拿起计算器,通过“巧算”收入账,使贫困群众在账本上“脱贫”。

之所以出现功利性脱贫,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足,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认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民政部门的是,是村社干部的事;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把脱贫成绩当成功劳去显摆,把脱贫数据当成上爬的阶梯。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喜欢呆在机关里,不愿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中去。

脱贫攻坚不能靠“算”,要靠干,干就需要帮扶者付出智慧和精力,也需要贫困群众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脱贫致富的信心。诚然,对于那些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实需要低保政策兜底,需要民政部门和社会的救济,但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就要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制定脱贫计划,发展生产,而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坐在办公室凭“纸上功夫”脱贫,否则,这种运动式的假脱贫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损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利益。

脱贫攻坚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也直接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要克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乱象,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严厉打击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行为,对那些在脱贫攻坚中“为官不为”、失职失责,通过“数字游戏”欺上瞒下者,要依纪依规从严惩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