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任元彪:消除因礼返贫的陈规陋习

[ 作者:任元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2 录入:实习编辑 ]

前不久,一位朋友回农村老家参加侄子的婚礼,回来后讲了这么一件新闻:侄子到女方家里迎亲那天,按风俗要给女方的父母献上8斤8两的百元大钞。(11月01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内对“四风”严查猛打,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村居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和实际,依法制定了《村规民约》,把赶礼的“份子钱”的标准列入其中,让村居民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移风易俗,摆脱了沉重的“礼单”。然而要彻底消除农民因“礼”返贫的陈规陋习,还要靠基层组织综合施策,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引导村民更新观念,算好经济的明白帐。村两委在利用《村规民约》加强村民的引导,从自身做起,简办“红白喜事”,希望疯狂村民做好示范;同时要针对农村生儿育女、子女长学、买房买车等等都要请客送礼的实际,利用广播会、坝坝会等形式,讲清大操大办的危害,认识到在你来我往的随礼不仅要随物价上涨而增加,且请一次客要还数年或十多年的“人情帐”,真正在礼尚往来中获利是酒店饭店,不仅浪费了自己的精力,而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让自己从“红色罚款单”中走出来,新事新办,移风易俗。

引导青年新事新办,拒绝“巨额”彩礼。在国家多予少取的政策下,农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然而部分农民因接媳妇,赶彩礼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让农民增收的衣包出现了“饥荒”,且目前,农村结婚的彩礼有水涨船高之势,出现了从几万到十多万甚至出现用称称村的事,有房有车成为结婚之必备,让部分农村家庭走上了“返贫路”,因为在农村能否接上媳妇,成为衡量老人是否有本事的标准。针对此情,村两委要利用《婚姻法》和城乡青年采取集体婚礼等新事新办的案例,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同时利用青年自身的力量,教育其自主婚姻,并做好双方老人的工作,以喜事简办的方式完成双方老人的心愿,不要让彩礼成为两代人的负担,让一家人“喜事”中愉快地创造新生活。

引导农民克服“攀比”心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致富增收上。基层组织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上要创新机制,灵活地运用《婚姻法》《村规民约》及新事新办的案例,更新农村群众的观念,勤俭办理“红白喜事”,让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不良行为在村民心中逐步消失;引导村民运用中央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中搭上全民奔小康的幸福快车。

作者单位:盐亭县科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