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业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的产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跨越,加快转型的重要产业。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人们到外面走走看看、因工作或业务需要,到外面学习领悟、到外面竞技表演、感受外界风光及外界发展的刺激,丰富人们的生活,消除日常在家或单位带来的烦恼等,改变长期足限于家庭或单位单调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注重生活质量,学习外界先进的文化技术等。兴仁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发展山地旅游,把握了发展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这是科学明智的选择。什么是山地旅游?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体主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
一、兴仁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性
(一)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二)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是拉动内需的需要
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拉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行业的相应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节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便引发旅游界的普遍关注。政府、企业纷纷瞄准市场,加大投入,全力打造旅游景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文化,打造特色风情街,特色风情村,特色风情镇,特色风情景点。根据山水特点、地势、溶洞的奇险,全力去投资打造,各种演出不断,商店、宾馆相继投入,群众购车、购物等得到有效拉动,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大众旅游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经济转型,推动跨越,拉大内需,加快发展的主流;成为各级政府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项目来实施。
(三)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是现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兴仁县长期以来是以煤炭开发为主的资源大县,依靠煤炭的开发,拉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资源开发显得疲软,也不符合兴仁可持速发展的需要。兴仁独特的山水林路风貌、兴仁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兴仁独特的气候特点,打造兴仁山地旅游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素质、改善民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营造生态环境,推动兴仁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足以说明兴仁发展山地旅游业,是现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是解决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需要
兴仁发展山地旅游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有效解决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山地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入,增加了就业,在宾馆、餐饮、购物、演艺、娱乐等相应增加了就业,有效解决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二、兴仁发展山地旅游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山地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二)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旅游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三)应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四)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模的规定。
三、兴仁发展山地旅游面临的机遇
(一)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有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
兴仁发展山地旅游业,得到上级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支持,时机已到,符合兴仁实际。贵州全力打造旅游大省,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一系列支持黔西南州山地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黔西南作为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兴仁县委、县政府抢抓黔西南发展山地旅游的机遇,依靠上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凝聚民间力量,紧紧围绕山地旅游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兴仁放马坪,目前放马坪山地旅游业第一期工程在路、绿化、种花、竞技场、闲亭、线网等已投入资金2.5亿元人民币,打造以“江南塞外”草原文化为特色,建成以苗族体育竞技基地为中心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已初见成效;在鲤鱼苗寨,打造以水文化为主的自然景观,目前正在施工建设;正在建设的兴仁东湖湿地公园,周围旧房已全部拆除,已破土动工等。兴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并将山地旅游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中心工作任务之一来抓,逐渐将兴仁县打造成文明全国的山地文化旅游大县。
(二)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业有适合的气候条件
兴仁县位于黔西南州中部,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平均海拔1253米,属于低纬度高原性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5.2°C、年均无霜期281天、年均日照1564小时、雨量充沛、生态良好,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最适宜人生存和居住,适宜于山地旅游和休闲度假。
(三)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是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中心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309省道、313省道、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晴(隆)兴(义)和惠(水)兴(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的贵阳至兴义铁路贯穿全境,使兴仁成为黔西南州重要的的交通枢纽,县境距南昆铁路兴义站42公里、郑屯站51公里、贞丰白层港56公里、南盘江水运码头70公里、兴义机场50公里,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并举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交通便捷,方便各地的人来兴仁游玩,为山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宜的交通条件。
(四)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有优越的自然景观
兴仁县自然风光秀丽,有碧草万顷、广袤辽阔的放马坪草场、有波光粼粼的东湖公园、有鲤鱼湖的风情万种、有气宇轩昂、空灵俊秀的真武山楼阁、有大野场的古朴神秘以及那神奇梦幻般的溶岩洞群风光、有闻名遐迩的三家寨道堂、有气势磅礴的马宝树瀑布群、有四季皆绿的三道沟万亩竹海、有古木丛中的剑平池公园,还有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交乐汉墓群等景区充满情趣和魅力、富含历史底蕴。它们集原始古朴、浓郁深厚、雄险秀丽、幽深奇峻为一体但又各具特色,各显奇异,引人入胜。为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景观。
(五)兴仁发展山地旅游有独特的文化优势
兴仁县辖13个乡镇和4个街道,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黎、仡佬等16个民族,其中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6.3%,属多民族杂居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记录我国古代先民们在新、旧石器时代的活动,又为我们探究古夜郎文化提供宝贵线索的交乐汉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及变迁提供依据的三家寨道堂,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人文景观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光辉灿烂、韵味隽永的文化遗产。为山地旅游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色彩,让山地旅游更加有激情和内涵。
四、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的总体构想
为全面打造兴仁山地旅游品牌,深入推进旅游产业纵深发展,我县将以苗族文化为主基调,综合引领自然、历史、民族、民俗和宗教等文化元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唯一性吸引游客眼球,努力打造贵州西部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旅游名胜景区。在县城东湖南侧打造集全世界苗族十八个支系的博物馆,展示十八个苗族支系的建筑、服饰、首饰、语言、饮食、传统工艺产品等文化元素,参照日本忍野八海理念,以原生态为主还原复制,打造世界级苗族文化研究基地,使其成为苗族寻根之旅的胜地。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全县及周边县、县苗族文化景点;在鲤鱼苗寨,打造以水文化为主的自然景观,展示苗族生存环境,同时重点布置苗族传统工艺产品生产加工系列;在放马坪以“江南塞外”草原文化为特色建成以苗族体育竞技基地为中心,恢复历史民族战争遗址,建立苗族围猎场,配以高尔夫球场、蒙古包提高旅游品位,建成以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怀古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优势建成州府兴义和兴仁县城的后花园;在交乐一线,以交乐汉墓和并嘎,辅以现代农业;在清水河一带以西部方言苗寨文化和三家寨道堂、清水河自然景观为主,在打鱼凼、麻沙河沿线,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建成打鱼凼水上乐园,探险体验漂流;在三道沟以万亩竹海、百里清龙为核心,以土法造纸工艺作为出发点,建设竹文化展示基地、生态养生疗养基地。以县城为中心,从县城到各景区、景点沿途布置农业观光带。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业,不但要建独具特色的竞技场,而且要做到沿线有看点,还要解决途中吃、住、行、购物等,让山地旅游的游客吃得放心、行得舒心、玩得开心、购物称心。
五、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起步较晚。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没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起步较晚,耽误和影响了我县以山地旅游业为主的产业发展。
(二)山地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如何向游客展示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多年来近乎空白,至今没有像晴隆“二十四道拐”、桂林“印象刘三姐”那样能反映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巨作。如放马坪景区,文化底蕴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还需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骑马、射剑等娱乐尚未形成,马乃兵营历史文化还需整理完善等。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到景点的路,有的地方坡陡、弯急、路窄,景点停车有难度等。目前兴仁除了放马坪景区稍有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外,还没有独特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急待进一步拓宽。
(四)山地旅游资源比较分散,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资源结构不完善,产品竞争力不强。
(五)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将兴仁山地旅游业宣传包装出去,没有形成专门的电视剧去宣传打造;没有将景点及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教材中去,让全县人民以主人公的态度去宣传、打造、包装,促进我县山地旅游业的发展。
(六)旅游景区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没有以主人公的态度去做好山地旅游业的相关工作,一是自觉做好景区周边环境卫生不够;二是部分群众车辆乱停乱放,人行道上有车辆出入等,文明旅游、社会公德还需提升。
六、兴仁发展山地旅游业的思考
兴仁县发展山地旅游业,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旅游业要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社会转型,正是对大众旅游的积极回应。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兴仁发展山地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推动兴仁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山地运动、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山地旅游综合体提几点建议:
(一)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贵州打造为全国的旅游大省,黔西南州打造为全国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大好机遇,结合兴仁实际,乘势前进,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深化发展城乡一体、产业融合、富有时代魅力的山地旅游业,带动全县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将我县发展为既能带动群众致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旅游县。
(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思路。优化空间布局,整合社会资源,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兴仁山地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施融合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全县形成集商务会展、观光、美食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山地旅游中心圈;进一步推进景区(点)经营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商品。
(四)深度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紧紧围绕山地旅游,联动周边旅游资源,发展以人文娱乐、游乐观演、生态度假、户外运动等为主要内涵的旅游休闲产业。
(五)加大兴仁山地旅游景点、竞技、线路、购物、民族文化等的宣传力度,将我县的景点、民族文化、热情好客的新风尚等向外展示出去;开展旅游礼仪礼貌培训,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做热情好客的兴仁人。
(六)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出台政策,支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扶持旅行社,大力发展精品酒店、经济型饭店,进一步加快旅馆品牌化、网络化发展。
(七)优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快地方旅游法规建设,加大旅游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完善旅游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旅游、工商、公安、交通、商务、卫生、质量技监、文化、物价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按照职责依法查处旅游违法经营行为,重点整治旅行社、导游人员在经营中的不诚信行为。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机构,建立由县旅游、质量技监、工商等部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旅游企业组成的分级投诉处理体系。建立网络、电话、信件等多种投诉渠道,为旅游者维权提供快速、高效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