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老支书张秀代,30余年来,他的生命之火,一直燃烧在马家村这片贫瘠土地上,用实干精神温暖着村民脱贫攻坚的心房,今年,就是失去左手手掌的贫困户张杨也靠养鸡让三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过上了好日子。(人民网四川频道,10月16日)
“低头看到的是贫困户期盼的眼神,抬头看到的是脱贫希望和未知的挑战。”这是笔者在下乡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情况时的真切感受。当下,脱贫攻坚战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外在的诱惑,自身的懒政,又或者是脱贫的实际困难之类的“敌人”,正是脱贫攻坚战场上不可小瞧的“敌人”。如何迅速消灭“敌人”就是当下每个参与这场“战斗”的“战士”应该思索的问题。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可以在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扎根,呕心沥血为村子发展奉献30年,直到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如此实干又怎不会打败脱贫攻坚“战斗”中的“敌人”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主观上要补足精神之“钙”,“正衣冠、洗澡去病”,增强自身抵制贪腐思想的能力。客观上要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始终把民众的需求扛在肩膀,记在心头,才不会成为脱贫攻坚“战斗”中的“俘虏”。面对为打赢这场战斗中的各类物质名誉,记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搞小动作,把政府的利民之策,惠民物用来为自己创造财富,谋取利益。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有硝烟的战斗惊险自不必说,但是,当下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也不容小瞧。在这场战役中,内在需要用抓铁留痕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行动力来吹响行动号角,同时也需要杜绝“盲人骑瞎马”的鲁莽。要讲究战斗策略,汇集众智,才可在战斗中打败“敌人”。外在需要因地制宜,善于分析研究,苦练“杀敌”本领,找准“敌人”弱点,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才可以完胜“战役”中出现的“敌人”,推动脱贫攻坚一路快速前行。
实干精神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当下的这场战斗中,既要昂首挺胸、抬头看路,脚踏实地、低头拉车;又要增强理想信念,改变工作作风,主动作为,无惧并打赢脱贫攻坚战斗中主客观原因产生的各类“敌人”;更要增强自省,传递好党的声音,聚民力、汇众智,与群众水乳交融,不让群众心中“添堵”,积土为山,积水为海,脱贫攻坚战斗怎么又不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新闻中心编辑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