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征兵:农村产业扶贫的困境与对策

[ 作者:王征兵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录入:实习编辑 ]

精准扶贫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行动。对大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只有产业扶贫,才能提高他们的“造血”的能力。但在产业扶贫中,又面临诸多困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择什么项目脱贫?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择什么样的产业脱贫致富是扶贫干部、村干部以及贫困户面临的最大困惑。仅2016年,咨询我这个问题的扶贫干部、村干部以及农户就达100人以上,如陕西省宁陕县车湾镇海棠园村第一书记胡达、农业科技报社副社长贺辉(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姜嫄村包村干部)、陕西省镇安县月河镇太白庙村支书雷天机等。

如果产业选择不当,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或者价格太低,不但不能帮助贫困户脱贫,反而会使他们雪上加霜。但到底种什么、养什么才能致富?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产业扶贫的首要难题和困惑。

2、如何销售农产品?

有的村或农户已经有了较好的农业项目,但就是销售不出去,从而导致许多农户、甚至整个村贫困。如陕西省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处于秦岭大山深处,满山遍野的天然植物,非常适合生产纯天然土蜂蜜。该村许多农户都在养蜂,生产土蜂蜜。经检测,是非常优质的蜂蜜,但由于交通不便以及村民营销能力的缺乏,这些优质蜂蜜卖不出去,导致该村难以脱贫。类似现象在许多贫困村和贫困户都存在。

那么,如何破解产业扶贫中的这两大难题呢?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科学选择致富项目

如何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趋势选择好的致富项目呢?我认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咨询相关的农业专家,请专家组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行情选择致富项目。

甘肃省庆城县赤诚乡赤诚村有许多贫困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组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认为当地适合生产优质苹果。经济专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认为普通苹果饱和,但优质苹果缺乏,价格会持续上扬,最终建议该村发展苹果产业。事实证明,这个产业选择对了。2016年村民李希恒10亩果园卖了4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50多户农民依靠种植苹果脱贫致富。

今年7月份,陕西省镇安县月河镇太白庙村支书雷天机来到我们学校,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他们村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经过专家组反复论证,我们认为,该村处于大山深处,有3万多亩地,但86%为林地,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又根据市场行情分析,认为在林下养殖乌鸡前景较好。事实也将证明这个产业是该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第二、农业产业规范化管理

产业选好后,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如陕西省周至县,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所以,发展猕猴桃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但几年前,个别农民滥用农药和膨大剂,导致猕猴桃销售受到一定影响,甚至整个产业有覆灭的风险。2015年陈旭辉县长狠抓猕猴桃规范化管理,倡导生产优质猕猴桃,提出“周至猕猴桃不是以产量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终南镇双明村村民任东侠,按照政府要求,生产优质有机猕猴桃,今年她的猕猴桃卖到15元/斤,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她依靠生产优质猕猴桃脱贫致富了。

第三、做好农产品营销

好的产业要有好的效益,还必须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否则,好的项目不一定有好的收益。所以,在农业产业扶贫中,必须借助各种力量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

今年8月份,宁夏固原市万崖村12000吨芹菜卖不出去,一斤三毛钱,还无人问津,我们获知后,通过“农业大市场服务平台”展开大数据精准营销,几天后,芹菜价格快速上涨,均价6毛钱,最高每斤1.2元,不仅万崖村芹菜销售一空,而且直接带动了该村所在的西吉县42万吨芹菜销售。

陕西省周至县红旗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该村生产的优质蜂蜜曾出现销售难。我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行团队通过微营销、众筹等新型营销模式义务帮助村民销售蜂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陕西省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该村第一书记、宁陕县地税局工会主席赵耀民,看到村民的蜂蜜卖不出去,心急如焚,多次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我求助,目前一整套的营销措施正在实施中,并已初见成效。

要做好产业扶贫,必须同时做好以上几项工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众志成城,尽其所能,为了民众的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农圈 2016-10-2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