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贵定严格按照省、州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抓队伍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加快同步小康建设步伐,积极落实“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和“1+13+2”脱贫攻坚配套政策,团结带领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2016年全年预计减贫13000人,22个贫困村出列,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主要做法及成效:
紧盯一个目标,拓宽增收渠道
紧盯群众持续稳步增收,科学绘制脱贫“时间表”和致富“路线图”,坚持“三抓三促”,确保脱贫攻坚按计划、按步骤、按节点持续深入推进,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是狠抓政策落实,促进惠农补贴增收。整合国土局、林业局、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提供免除担保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016年上半年,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1314.9万元;“就业快”贷款发放137笔,共计金额1051万元,有效拓宽薄弱群体脱贫致富的门路。同时,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使5428名贫困群众脱贫;聘用贫困人口为护林员10人,年收入9600元,公益林补偿兑现贫困人口2836人,兑换资金53.77万元。二是狠抓典型效应,促进示范带动增收。整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共计357个1.02亿元,推进云雾镇东坪村长寿寨、昌明镇文江村柿花树等10个特色新村建设,推动发展农家乐200余家,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盘江狗肉美食街、沿山美食三岔街等,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同时,依托“五铁两高一航空”的便捷优势,借力同城化大道等旅游通道,沿线农户家的农家野味、农家水果等成为旅游经由的必购商品,使农产品变商品、滞销品变畅销品。2016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41亿元,景区小康率实现程度达98%。三是狠抓农村淘宝,促进现代电商增收。推进现代营销模式,实现“线下”与“线上”双重经营。成功申报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积极搭建珠海、贵定、遂宁三方合作平台和“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云”服务平台,在昌明大鲵园区建设“领略中国”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平台,逐步形成“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户)+网店”的电商扶贫生态链。在贫困片区建立电商基地,建成县级电商配送中心1个,村级网店47家,辐射112个村(居),农产品网上交易额154.53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带好一个队伍,铸牢扶贫基础
以党建扶贫助推扶贫战略行动,最大限度凝聚扶贫正能量,夯实脱贫攻坚队伍战斗堡垒,增强农村党组织共奔小康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聚焦干部驻村,智慧帮扶。引导驻村人员积极发挥其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等优势,带动班子成员自觉强化履职能力和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实际本领。组建72个驻村工作组,选派139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挂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实现全县村(社区)“第一书记”全覆盖,建立上下联动的帮带网络。积极落实干部“一对一、N对一”帮扶计划,对全县45个贫困村15034户42510贫困人口逐一建档立卡和遍访回访,全面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二是聚焦思想转变,灵活帮扶。通过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解疑释惑,让贫困群众由“站着看、等着扶”变为“想法子、主动干”, 让贫困慰问金变脱贫奖励金、让“穷亲”变“标兵”,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累计培育876名基层党员致富能手,带动4.38万党员群众脱贫致富,2245名在职党员精准认领“微心愿”,捐款捐物69.67万元,建立微心愿基金26万元,办扶贫助困实事3000多件。
打通两条途径,激活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积极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想,帮助贫困群众牢固树立“脱贫还得自身硬”的意识,坚持外部帮扶与内部发展相结合。一是全面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将联村干部和种养大户培训作为提高当地“造血”功能的主要抓手,深挖培训潜力,将有创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创业意识和潜在创业能力。利用远教站点对贫困群众累计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等培训3万余人次,发放3609.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精准扶持创业者500余人,带动困难群众就业1164人。同时,通过远程教育、“云教育”、“365大学”等网络平台将政策扶持、法律服务等实用性强的信息、知识、技能及时有效地输送到贫困地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技术职业农民。2016年上半年共培训贫困群众1097人,完成困难群众就业5948人,涉及23家企业。二是深入开展产业培植,持续强化长效脱贫机制。强化产业扶贫,让每户贫困户增加一项以上增收途径,将全县114个村(社区)划分为种植型、养殖型、电商产业型、劳务服务型、资源开发型等类型,高起点对“茶、鲵、烟、蔬”四大产业和“刺梨、竹鼠”两大特色产业进行规划,着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新增茶园13万亩,刺梨种植6万亩,巩固烤烟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竹鼠年出栏率3万只以上;引导 “老干妈”等企业在贵定建设原辅材料基地,使贫困农户更多地分享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收益,带动农民就地脱贫。一次性安排2016年竞争立项资金500万元,成功争取到2016年“财政支持千村集体经济发展工程”试点县省级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围绕做实“七个一批”,将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2510.1万元安排落实到2016年出列的22个贫困村中,共涉及种养殖业和基础设施等60余个项目,2016年全年预计产业脱贫3472户12094人。
发挥两个作用,巩固脱贫实效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行承诺倒逼,打赢扶贫“攻坚战”,量化引领“六看六比”争“四先”,通过电视公开承诺,年中、年底广场问政公开评议等方式,让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其中,督促落实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在强基固本中发挥内力作用。今年以来,全县共认定医疗救助精准扶贫525户,由政府财政兜底医疗救助总费用20.1万元,有力地保障了贫困人口就医问题;2016年农村保障对象20041人,农村低保资金发放9633户20041人,涉及资金248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684户732人,涉及资金108万元,为困难群众编制了牢固的生活保障安全网。二是在非公组织中发挥外力作用。通过企业与贫困户共育结对,参与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成功介绍8697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并针对农村困难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和技能培训,变贫困户为技术工,在解决贫困户就业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341万户,注册资本77.32亿元,全县77家非公企业共计协调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全县工商联人士捐助物资、现金共折合人民币122.7万元,惠及3000多人。
作者单位:中共贵定县委政策研究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