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村正中间、枝繁叶茂的一株皂角树,千百年来成为村里的标志,也是村里最年长的大树。这株生长在桐柏南路的皂角树,连着该村十几代人的动人故事。9月25日,市民徐女士称,桐柏南路后河芦村被保护下来的这株皂角树,被村民们立碑写诗做传。(9月26日《 郑州晚报 》)
众所周知,每一棵古树就一部历史的活化石。我们不可能知道小时候的模样,但它却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过程。这正如初中语文课本《樵夫,别砍那棵树》所写的:“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这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荫里;我的姐妹也来到这里,尽情欢乐,尽情嬉戏;我妈妈在这里吻过我,我爸爸在这里将我的手抚摸……”
人们往往把沉甸甸的乡愁寄托在村中的老屋、小河、青山和田野等景物中,然而,常常闯入游子梦境的则是那高高的古树。台湾著名诗人席幕容更是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我们外出旅游时,最先进入视线的也往往是古树:有的巍然屹立,气势壮观;有的苍干虬枝,仙风道骨;有的独木成林,自然成趣;有的蓊蓊郁郁,生意盎然。于是乎心中顿时涌起了对古树了解的欲望:它是什么树,属于什么科,有多少年历史了,有何美丽的传说?……此时,我们自然会向行家或长者咨询,但由于生物知识的匮乏,对古树的了解甚少,因此只得不了了之。然而,如果有人在树上挂上一张介绍牌子,或介绍其相关的常识或写上一两个相关的传说,那该令人多么惊喜啊!——当然,现在许多旅游景点早就这样做了,只是由于牌子太小,空间有限,上面所述的内容极为简单,虽能得到一点慰藉,但意尤未尽,总觉得留下一种遗憾。
可喜的是河南郑州桐柏南路后河芦村村民为百年古树“树碑立传”,在留往乡愁,保护古树方面前进了一步。你看他们为一棵古树立的传:“千年皂角树:千年古树立大道,枝不生花腹生草。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腐朽灵魂被掏空,无与伦比正传承。磐石圣地后河芦,眷恋始祖卢太公。”这一别具格的介绍,把古树进行了一番历史、文学性的介绍,至少具有三点好处:一,给人们一次古树科普介绍,增长见识,增进对大自然的敬畏,增强保护古树及环境的意识;二,可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望,丰富旅游内容,寓教于乐,让游客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增进友谊,变枯燥的旅游为快乐旅游;三,增添景点的人文气息,提升景点档次和品味,为景点猛增人气,拓宽旅游业务。
当然,给古树“树碑立传”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政府倡导,当地基层领导重视,充分发挥当地“文人”的作用,努力发掘当地人文知识、民间文化,历史掌故等,我们完全可以把给古树“树碑立传”发扬光大,扩展到更多的地方。我们不仅可以给古树,还可给更多的名胜古迹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树碑立传”,为旅客服务,给旅游业助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