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安正服:扶真贫真扶贫

[ 作者:安正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4 录入:实习编辑 ]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正成为不少地区从“一次性扶贫”迈向“可持续性扶贫”的首要选择。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贵州、宁夏、河南等地的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发现,基层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作风不实,个别地区产业扶贫扭曲走样,产业发展随意性大,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一些制约产业扶贫发展的关键节点还需加大破题力度。(摘自人民网9月9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精准扶贫,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至关重要,只有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确保做到扶真贫。如若不然,贵州、宁夏、河南等地的悲剧将呈“井喷式”发展。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一是帮扶措施的制定,切实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最大彰显和释放精准扶贫民生政策能量,如“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三是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保险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只有认真解决好现有扶贫政策、项目资金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因此,党员干部要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作者单位:安州区政务服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