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历程和发展经验,小城镇在现代城市体系中举足轻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特色小城镇是现代城市体系的重要支撑。基于个性化、主题化、特色化的文化创意,
为“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提供了新思路。推进发展文化创意小城镇,以文化魅力吸引人,以文化创业集聚人,以创意生活愉悦人,以宜居环境留住人,实现“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能够改变“城城像欧洲,镇镇像非洲”的现实窘况,并能通过文化传承、文化品格、文化产业、文化服务和文化主体五个维度开启一条传承历史文化、充满人文情怀,并能创造新产业、新就业、新价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文化创意小镇是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就地城镇化新模式。
它区别于以标准化流程改造、仅有漂亮名称但缺乏文化内容的房产开发项目和造城项目,而是将整个小城镇视为文化创意的有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为内容,以市场为平台,以科技为支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具有“小而活”、“小而美”、“小而富”的特征。
(一)“小而活”———以文活城的人本理念
“小而活”是文化创意小镇的基本特征,“活”在能够吸引人、集聚人、愉悦人、留住人,通过文化魅力的创造、文化创业的智造、创意生活的缔造和艺术氛围的营造,激发人的动力和活力,使小镇勃发出盎然生机。
(二)“小而美”———以文美城的人文内涵
文化创意小镇的“小而美”体现在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它将地域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城镇化进程的方方面面,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示于城镇化载体的角角落落。文化创意小镇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美丽载体,有效改变了“摊大饼”式的规模扩张模式和“千城一面”式的物化思维模式。
(三)“小而富”———以文富城的持续模式
文化创意小镇的“小而富”源自于其遵循创业致富、农民得利的发展准则,以产城融合的思维,大力发展基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开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创业带动就业、就业致富农民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注入动力、释放潜力、形成合力,实现小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文化传承、文化品格、文化产业、文化服务和文化主体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五个文化维度,也是文化创意小镇发挥多重功能的重要支撑。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可通过文化创意实现乡土风貌的活化、乡情记忆的再现、乡村资源的挖掘、乡里生活的体验和乡愁创客的集聚,开辟一条“五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一)文化传承维度———保护与活化乡土风貌生态
乡土风貌和文化生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文化创意小镇不仅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同时还必须是宜居的生态社区。实现对现有乡土风貌生态的保护和活化是发展文化创意小镇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文化品格维度———再现与展示乡情文化记忆
文化创意小镇是充满人文情怀的风情小镇,是记得住乡愁、体现乡情、寄托浓浓亲情的怀旧小镇,更是现代人眷恋的生活热土。历史记忆的表达与再现、民风民俗的呈现与展示、本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构成了文化创意小镇的文化品格。
(三)文化产业维度———挖掘与利用乡村文化资源
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性地开发与利用,是塑造“乡愁记忆”特色文化创意小镇的重要路径之一,不仅有利于增强对中华乡村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有助于促进城镇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
(四)文化服务维度———体验与分享乡里生活方式
文化创意小镇是回归乡里生活方式的载体之一,也是体验乡村生活的一种现代时尚选择,不仅能够吸引大都市的老年人,对意欲享受慢生活的城市年轻人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文化创意引领时尚生活,促进城乡互动互融,是推进文化创意小镇实现“留人宜人”的新路径。
(五)文化主体维度———吸引与集聚乡愁文化创客
文化创意小镇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要求主体的多样化。文化创客(culture creative-makers)是其中的生力军,他们是热爱乡土文化,追求自身价值的个体文化创意者,是利用自己技艺和才能创造就业和财富的群体,他们善于发现、保护和拯救被忽视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并挖掘其文化价值。吸引和集聚文化创客是自下而上推进文化创意小镇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天津社会科学》 2014年05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