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合成:告别行政区经济 走向经济区经济

[ 作者:王合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31 录入:王惠敏 ]

在联动为王、团队为王、系统为王的时代,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要忽略一个道理:自己再强大,也仅仅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小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环环相扣,风险共担,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简单替代谁。任何直线式、片面式、自我中心式的模式,都会一叶障目。

“珠三角”为什么能勇担“泛珠三角”的领头羊?为什么“山东半岛”慎提“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而是站在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谋求与辽东半岛的连接协作?同室操戈多年的成都与重庆,为什么不再单方过招而是谋求“合纵连横”为成渝城市群?

道理很简单,团队的力量使然。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全球城市圈间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的日益强化。只有大城市甚至大都市圈才能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大城市圈。

美国学者芒福德在阐述其区域整体发展理念时指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因此,解决城市问题不能局限于各自狭隘的单一范围内,必须走联合协调互补之路。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行政区之间在同一块本应区域联动的生态格局里,争资源、争项目、争中心,必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阻碍整个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

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与趋势看,行政区经济必将废止,经济区经济势在必行。与行政区经济强调行政管辖对比,经济区经济更讲究在一个自然区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以相同或互补禀赋要素为基础,以共同发展目标为纽带,进而结成区域经济共同体。

如果说行政区划是按行政手段,对相互关联的自然区域进行的人为划界,那么经济区则是按经济关联度,对不同行政区域重新进行的自主组合。前者是“分”(行政划分),后者是“合”(经济融合)。

在世界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企业之间的产品与服务竞争,上升为城市与城市、城市圈与城市圈、区域集团与区域集团之间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创双赢。只有以系统全面的方式思考,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大系统里,错位发展,互动对接,铸就自身特色,打造团体冠军,整个系统才有可能产生“1+1>2之理想效果。

作者系资深城市品牌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佛山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