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百姓一起建设新农村
指导思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出台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全面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局面,开启了农村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描绘了一幅农村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让农村看得见山,见水。让百姓记得住乡愁。要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住上好的房子,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从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上可以清晰认识到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大拆大建,而是要护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更不是借乡村发展之名圈地腾地迁走百姓,而是要让百姓一道传承乡村文明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愁经济,提高百姓收入。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要活化老房子,引导生态节能住宅示范。让老房子更值钱,让新房子更省钱。同时建立乡村村组统筹管理体制让百姓参与其中,真正当家作主,延续中国乡村文明。
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思想,它是由城市一体化向城镇化再过渡到城乡多元化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举措。乡村建设最根本是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体系中最终解决道德信仰与三农问题。它不是表面优化环境,提质基础设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建立乡村统筹完善乡村布局促使乡村自身发展的综合体系。因此美丽乡村要持续发展,自我完善应该解决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要让出去的青壮年轻人回来坚守建设自己家园,以䃼充乡村新血液。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实质上形成了空心化农村,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乡村只留下了老人与儿童,大量农田,山林抛荒与闲置。老人长期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并且无力生产毫无收入,儿童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致使农村资源配置失调,整体投入滞后,固有的农村文明与农耕文化得不到延续与传承。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时机让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回新思想新模式有利于乡村发展模式对接,并且能维系乡村特有的乡愁情结,让城乡经济互补,形成稳定持续的生活常态。
2:要制定产业规划发展体系,有利于稳定生产,社会和谐。
让年轻人回来创业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放心创业?关键要制定乡村产业规划设计体系,形成稳定生产持续增收的经济模式。乡村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乡村特色旅游经济体系,并非传统的景区旅旅模式。它是一种自然常态下百姓生产生活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乡愁经济,民宿经济,养老互助模式,生态景观农业,民俗经济,文创经济,生态住宅产业,苗木花卉产业,乡村教育等诸多产业链。在去年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第一名的河南信阳郝堂村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全国示范村典型案例。在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遵循农村固有的生态特色来规划设计。如:土质的改良与优化,水处理与再利用,河流,水坝的净化生态治理,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等都是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来完成。表面上追求高大上与城市一致的模式在乡村建设上是行不通的。是失败的乡村建设。因此要站在百姓生存发展的高度来建设和谐乡村。
3:建立养老互助保障体系,
目前全国乡村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时期,养老问题日趋严突出。我村的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一半,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基本补助,但对于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而言已经力不从心了。建立新的养老体系迫在眉捷。在农村不同于城市,农村完全靠子女养老送终的生活习惯持续至今。政府可以让村组通过建立新型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以入股分红形式来完成新的养老模式。同时让老人通过相互帮衬,组建老年协会丰富老人文化生活。
4:合理保护与利用土地。
土地是乡村唯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也是百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脉,千百年来是国家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基石。由于过去经济建设集中在城市与开放区域发展疏忽了对乡村土地的监管,乡村百姓大量闲置原来老宅安家落户在县城集镇居住或扩张占田违章建设,使得土地资源减少同时也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结构,所有路网,水网,线网结构完全打破,污水,垃圾,农粪残留物随地丢弃,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监管用地手续与集体土地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尽可能引导百姓在原有乡土建筑优化改造活化经营的前提下感受到老房子更有经济价值,从而节约土地资源。
5:适当放开回乡青年的落户制度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由于城市落户的政策开放多年,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安家落户。长年在外工作原因割舍了原有乡村的家庭情结,导致无人回来发展农村经济。在当前形势与生活压力下,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很想回乡发展,但苦于户籍不能迁回,又只好在城市苦苦挣扎,艰难维持生计。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个问题日趋严重造成了中国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不平衡。更有许多大学生由于随着毕业户籍放入城市人才交流中心但仍无工作处于打工状态沦为无房,无岗,无福利的三无人员,这与中国人才发展战略方向背道而驰。让许多有识之士想回乡创业却报国无门的尴尬局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为延续农村发展与文化传承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制定创业人才扶持计划并适当放宽落户政策。同时也有利于引入优秀的教师队伍补充教育资源从而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真正让百姓为家乡建设增添生命力。
总而言之中国乡村建设本来就是百姓在不同时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并依据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自身建设的生态常态,只有形成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共同建设才能让百姓体会到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良苦用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美丽乡村人文龙喜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