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十三五”期间,四川将规划完成120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搬迁采取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方式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分散安置方式包括政府回购空置房进行安置、贫困户进城务工及投亲靠友等。(新华社)
易地搬迁扶贫是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旨在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脱贫致富。随着国家确定“十三五”的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地区实现摘帽,易地搬迁便成为了脱贫奔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就应该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此次四川公布的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就超过了120万人,数量之多、时间之紧、责任之重,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脱贫攻坚决心、智慧、能力的时刻。广大党员干部此刻就应该按照尹省长的军令状所述去做:不摘“穷帽”就摘“官帽”。
易地搬迁脱贫,确实可以帮助贫困群众彻底离开长期以来深山悬崖、地质滑坡、土地贫瘠等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集中、分散搬迁安置让贫困群众有一个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更好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但是,易地搬迁扶贫可不能仅仅一搬了之,还要在后期帮扶质量上下功夫,不能简单地认为帮扶群众改善了环境就算完成了脱贫任务,脱贫更不是玩数字,还要看贫困户能不能务工、能不能创业、能不能生产、能不能入够敷出并有结余,要综合起来才能看出扶贫质量。
现目前的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基本上都是贫困户出一小部分,政府补贴一大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也会让很多有意愿搬迁的贫困群众犯难,或者是拿出毕生积蓄,或者是举债搬迁,导致又重新返贫。另外,易地搬迁之后,贫困户的务工、创业、土地分配、正常生活能否悉数保障也是一大考验,这些都是要警惕的因迁返贫原因,而这些都离不开后续政策的保障和党员干部的长期关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贫困户量身打造长期脱贫规划远胜解其一时燃眉之需。只有通过确定精准的对象、精准的措施、精准的项目、精准的驻村干部、精准的考核措施等,才能保证贫困户的脱贫质量,才能保证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才能保证今日的贫困群众不会成为明天的返贫户。
工作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