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袁文良:官员就餐打白条有损政府公信力

[ 作者:袁文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2 录入:实习编辑 ]

说起官员到饭店就餐“打白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两年时不时有媒体曝光此类事件,有的饭店活生生让官员“打白条”给“打垮”了。近日又有媒体披露: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1名公职人员和2名村委会干部在一家饭馆就餐,在2013年到2014年间,便欠下2.6万元,打了47张白条,饭店老板两年要不回欠款。该饭店老板陈女士说,她在2013年到2014年间,在耀州区经营一家餐馆,期间,耀州区孙塬镇贺咀村村委会主任张留羊和副主任李天行经常来她们饭店吃饭,但每次结账时她拿到的都是一张白条,上面写着吃饭具体的钱数和消费项目。

照常理来说,只要双方愿意,购物吃喝后打个“白条”,达到一定数额或到一定时间时一次性支付也没什么不妥。特别是手中有权力的官员,在老百姓眼中是公权和诚信的象征,他们相信这些官员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欠帐不还”。但现实生活中却还真的有那一些毫无责任心和羞耻心的官员,公款吃喝后“打白条”,却从不讲究还,一拖就是几年,就是债主找上门来,也以各种借口拒绝支付。媒体披露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1名公职人员和2名村委会干部只是其中的一例。

公款吃喝,本已祸患无穷,而“打白条”吃喝,其危害更大。吃喝之后“一抬屁股走人”的“打白条”现象,反映了一些官员“官本位”思想的严重错位。吃喝之后“打白条”,不论数额多少,都严重损害了公权形象,侵害社会公平正义,其本质就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是以政府信用做抵押、中饱个人或群体利益、损坏法治损害公共财政的行径。从一张张“白条”,老百姓可以看到一些官员的做派。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官”,谁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欠你几个钱是看得起你”。这样的官员早已把“人民公仆”的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去外去了,早已沦为腐败堕落的国家蛀虫。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的老百姓讲诚信,重信用。而官员吃喝“打白条”,而且不知世上还有一个“还”字,一欠就是几年,足以说明一些官员的诚信缺失。而缺失诚信是官员之大忌,也是政府之硬伤。官员失去了诚信,就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反而会把权力变成为自己谋利的工龄,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自然会失去了人民群众对你的信赖。政府失去了诚信,如何能让人民群众信任?如何做人民群众的靠山,更何谈造福于民?各项政令又怎么能得到很好落实,又如何能避免群众的对抗与抵制?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三令五申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现实意义所在。对不断曝光的官员“打白条”现象,不能仅停留于兑现白条、还清欠款,还要顺藤摸瓜全面查清“官员打白条、政府背黑锅”的公款吃喝现象,更要彻查白条背后隐藏的假公济私等其他贪腐行为,而且要根据党纪党规对“打白条”的官员给予严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政府官员“打白条”现象的发生,也才能杜绝“认账不还帐”的闹剧重演。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任政府官员真正做到严于律己,避免权力的滥用,经得起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树立起政府的信用。

作者单位: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