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花芮雪:平时考核让公务员生活不留真空

[ 作者:花芮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15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7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仍有一些部门出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懒政惰政现象,甘当“太平官”、“滑头官”,萎靡平庸,不思进取,不求有功,自觉无过,其实“过”之大也。他们认为考核不在平时,只要年终时拉拉关系、说说好话,就可以考核“合格”或者“优秀”,因此,这类人根本不在乎平时工作态度、作风,将职责、法规抛之脑后,更不用说服务好人民。这种现象,源于公务员生活的“真空”太多,不仅是组织纪律所不允许的,甚至比腐败更可怕。

各地相继出台规范公务员平时考核的政策,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平时考核,能客观、公正地对公职人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估,有效减少了考核过程中的“人情因素”,进一步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激情、热情,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者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公正的晋升平台。平时考核不光是对工作时间内的各项指标的考察,对八小时之外的活动监督管理同样纳入平时考核。八小时之外是党员干部最容易逾越“底线”、触碰“红线”,最容易放松思想防线的领域。加强平时考核,就是要加强监督公职人员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让随时做到心中有“戒”。

诚然,任何政策的出台都要落地有声,才能有效发挥政策法规的震慑力。当前,有相当多的党政机关实行对公务员进行年终考核,忽视了对平时工作成绩、工作效果、工作效率的考察,坦白说,这种考核才是“形式主义”。真正要让平时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应建立完善平时考核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制度发力,让政策发威;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对在平时考核中“基本合格”者发放提醒卡,对“不合格”者发放警示卡,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其纠正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思想觉悟,在“为人民服务”中发挥所长。

当然,政策的实行也要谨防其流于形式。政策出台了,相关考核政策也完善了,可还未广泛实行就“流产”,无异于“光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要真正让平时的绩效考核形成常态化,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考核体系,真正让平时考核“不合格”者无地自容,激励考核“优秀”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平时考核”是一面镜子,让参加考核者时刻照镜自省,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进而不断加以完善。“平时考核”更是一种鞭策,让优秀者再接再厉,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形成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让不合格者“红红脸、出出汗”,针对问题改,聚焦问题不走神、揪住问题不放手。“平时考核”落到了实处,公务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就没有了“真空”,更能促进真正把“责”扛在肩头,更好地服务于民。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