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以往的扶贫总让人觉得像面子工程,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去一趟,一桶油,一袋米,完成任务就了事,而如今精准脱贫被提上日程,精准脱贫不仅要求在贫困户的认定上要精准,更重要的是让扶贫工程彻底由“输血”变成“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精准脱贫,精准是关键,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雨露均沾”,从真正意义上脱离贫困。
精准脱贫重在转变思想。小康不小康,还是关键看老乡,政府给政策、搭台子、架梯子,关键要看老乡们能不能自己动手、以往的扶贫往往政府很重视,群众无所谓,并对政府的行为产生了依赖性,贫困群众自身的主动性不强,认为政府就应该提供财物进行帮扶,也致使近年来一些地方争当贫困县,一些群众争当贫户,以贫困为荣。精准脱贫首先就要百姓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想方设法树立脱贫目标,积极配合帮扶人员,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帮扶规划,寻找发展之路。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从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带领百姓自己发家致富才是最终目的。
精准脱贫贵在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同时,精准脱贫需要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改善民生,否则将形成困学返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让脱贫群众不再为返贫担心。
精准脱贫难在求真务实。精准脱贫不是一句口号,重在实效,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相关责任人切实要提高思想认识,把任务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责任清晰,明确责任清单,把脱贫攻坚任务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将“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对象细化到具体人,形成专人帮扶机制,激发干部脱贫工作的自觉性,实现扶真贫、真扶贫。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组织管理、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让贫困群众对干部的工作评价评分,杜绝扶贫资金数字弄虚作假等现象,保证扶贫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对于脱贫攻坚落实不力的干部,问题轻的要见面谈话、提醒告诫;对问题突出严重的,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
唯有精准脱贫,方可祛贫致富。扶贫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资料里,要根据帮扶地、帮扶户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让贫困户从心里、从行动上都能真正脱贫,永久脱贫。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