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少华有了一个新身份——黄金塘村乡贤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开始以为只是荣誉头衔,没想一上任,村委会就上了门:村里搞村容整治,一户村民在自家屋前私搭乱建了一个竹棚,说什么也不肯拆,搞得村里新建农贸市场没法推进。之所以找到陈少华,是因为这个村民就是陈少华的堂房侄子。(2016年6月17日共产党员网)
“乡贤”一词似乎成了最近的高频词汇,但它可不是网络新兴词汇,究其本源,“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发展至今其内容更加广泛,乡村里有钱有势且愿意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乡村里没钱没势但威望极高,能够得到大家认可与尊重的人都属“乡贤”之列。“乡村不平,天下难安”,由此可见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要“治好”基层,实现乡村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凤凰涅槃,乡贤或成关键。
“乡贤”是新潮文化立稳脚跟的“传送绳”。农村之所以落后,源于年轻人不断向城市聚集,乡村“空心化”成为普遍现象,农村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因地域限制和历史局限性,一直以来的传统思想摧毁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价值观,这就让现代化建设中必要的新潮文化很难立稳脚跟。“乡贤”的出现无疑为新潮文化与传统文化提供了“传送绳”,他们出自农村,了解当地传统风俗文化,他们又来自城市,理解新潮文化的丰富内涵,就能和谐的给传统文化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让新潮文化立稳脚跟不再“吃力”。
“乡贤”是疑难杂症迎刃而解的“智多星”。基层治理难,为何而难?难在想不到群众所想,急不到群众所急。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是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而是实在难以事事想得周全。“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乡贤”就是实实在在的民心所向,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整天与群众打交道,自然知根知底更让人信服,很多基层干部拿着棘手的问题,他们或许轻而易举就能化解。
“乡贤”是帮扶解困慷慨解囊的“钱袋子”。 贡献“钱袋子”是乡贤通常为家乡排忧解难的方式之一,他们有威信、有公信力,又不拿村委工资,还倒贴“钱袋”帮扶解困,这样的“乡贤”群众自然服、自然信,他们都是“能人”,如果都能重归故土建设家乡,那就不只是“钱袋子”,而是“小金库”了。虽说“贫来如山倒,贫去如抽丝”,但若有志于为故乡效力的人,都能够成为“造血因子”,脱贫攻坚将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合江县凤鸣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