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曝“湖南湘西贫困地区部分孩子吃不起4元校餐”。对此,相关教育部门表示,情况确实存在,已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但仍无法全面顾及所有需要补贴的孩子,希望国家能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来源:新京报2016-06-14)
可以说,湖南湘西贫困地区孩子吃不起4元营养餐并非个案,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一些贫困地区也普遍存在。从人之常情来说,4元都不够在外面吃一碗面,但对于贫困地区部分孩子们而言,4元营养餐却吃不起,孩子们午间常购买价格便宜的辣条、方便面、冰棒等小食品。
据当地相关部门回应,贫困地区部分孩子吃不起4元营养餐情况确实存在,已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但仍无法全面顾及所有需要补贴的孩子,希望国家能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及时解决这一问题。那么,解决孩子们营养餐问题只能盼国家政策吗?笔者认为,国家政策只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地方政府补贴到位,也就是说,孩子们吃不上营养餐,勿只盼国家政策来“买单”。
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其关于贫困学童营养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一方面,各级政府用于农村贫困生的营养干预投入太少;另一方面,受制于现有体制机制,这些有限的财政资金在改善学生营养上成效“仍然有限”。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小学,根本就没有食堂,更没钱请厨师。即便政府加大了补助力度,改善学生营养仍然是一句空话。同时,由于寄宿制学校数量有限,一些本应寄宿的学生无法寄宿,就不具备享有政府生活补助的资格。在笔者看来,当前,在对贫困生生活补助和营养干预上,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首先,现有财政补助资金政策目标模糊。这些财政资金,到底怎么用,如何用于改善学生营养,各地各部门认识不一,做法各异。其次,诸多中西部地区学校缺乏提供营养餐的能力,或没有食堂,或没钱请厨师,导致改善学生营养无从谈起。有的地方,生活补助费的发放普遍滞后。有些省份甚至学期结束了还没把钱发下去,遑论改善学生营养。最后,在现有教育投入体制下,学校供餐所带来的食堂员工、水电煤等方面的支出和管理成本,没有被纳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盘子。部分学校把食堂承包出去,甚至干脆停办,最终导致学生的用餐费用大幅上升。
针对孩子们吃不起营养餐问题,在笔者看来,切忌只盼政策来“买单”,再好的政策还要落地到位。具体来说,第一,各级政府应在学生营养餐的立法、管理、监督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应尽快建立学生营养改善的部际协作机制,由教育部门负责,财政、农业、卫生、检疫等部门配合协作,确保从体制上提供符合标准的营养餐。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建设食堂,全面推广学生营养餐,让孩子们“都能吃上热饭菜”。当务之急是在政策上明确:现有针对“寄宿制贫困生的生活补助”是学校供餐的专项资金,目标应集中于改善学生的营养不良。第三,扩大各级财政对农村贫困生补助的覆盖面。在贫困地区的乡镇以下学校,财政对学生的生活补助应覆盖所有学生。那些贫困农村的非寄宿生,其午餐也应纳入政府保障范围。在非贫困地区,生活补助可主要针对贫困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