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任立军:农业企业越做越难出路何在

[ 作者:任立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王惠敏 ]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从顶层设计上来讲,习总李总理到底为中国农业设计了怎么样的发展路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踪李克强总理的脚步,探索中国农业的改革创新之路。

农业产业化之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农业发展也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讲究经济效益,不然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也负担不起,就难以持续。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报告指出,中国农业一直期待能够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里面,并且中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化的龙头。具体包括如下四项重要内容:

1、抓农产品加工:农业产品加工一直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所在,全国各地都分布着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承担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

2、抓农产品流通:农民卖难,居民买贵,历来是农产品流通的最重要难题,如何能够使农民与居民有效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便利化,成为农业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之一。大互联时代来临之后,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企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提供了农产品流通创新路径,线下与线上的O2O农产品流通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3、抓农产品质量:大互联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造极致品质产品,农业虽然发展落后,但抓住农产品质量仍然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所在。这里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产品追根塑源、标准化种植成为可能。

4、抓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的科技创新不应该只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而更多的是要来自于市场,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化将成为必然。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鼓励、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不强迫、不替农民做主,禁止耕地非农化,让农民成为真正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2、采取多种方式适度经营: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实行股份联合、土地托管,按需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张,不是土地兼并,农民仍然是土地的主人,农民拥有决定土地如何进行多种方式适度经营的权力。

3、培育新型农民:可以从两个方便培育社会主义新农人,一是培育年轻、高素质、高校毕业生成为新型农民;二是培育传统农民进行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过近30年的农业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资源环境受到破坏比较严重,使得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极需休养生息,新账不再欠,老账逐步还。

减:节肥、节药、节水。减少化肥农药带来的土地污染,增强农业产品的品质稳定。

退:还林、还草、还湿、还湖。打造农村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恢复农村基本生态面貌。

转: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于有害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要进行转变,对于废弃的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转变,使其有利于农业生产。

改:把土壤改良好。

治: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重金属污染区。

保:保耕地,保水资源。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之路

对于中国农业的投入,李克强政府指出,不管财政多么困难,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财政预算要继续把农业作为重点来安排,每年新年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就是来自于农业。

集中建设水利工程:这里面涉及到三个重点方面:引水工程、大型水库、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国家将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和建设的投资,保障农业生产不靠天吃饭。

调控农产品价格:新疆棉花、东北大豆、内蒙古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要通过适度的价格调控,保证农民收入。

健全金融支农制度:畅通“主动脉”,包括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同时,丰富“毛细血管”,包括小微金融机构等。另外,还要带动农业外部投资积极投资到农业金融体系当中,发挥资本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金融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2015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到历史性的重要转折点,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好方向盘,中国农业一定会像其他产业一样,成就世界级的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官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任立军谈品牌(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