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能场:从土壤到餐桌多少重金属飘过

[ 作者:陈能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6 录入:王惠敏 ]

    从土壤到餐桌,多少重金属飘过?

    由于我们需要通过土壤的作物生长来提高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本质是土壤重金属的食物链污染问题。中国1990年、1992年、 2000年和2007年的TDS研究得到的每人每日铅膳食摄入量分别为86.3、81.5、81.1和50.5微克,各年龄组铅暴露的中位数,2007年明显低于2000年, 说明整体铅暴露水平有明显下降。

   “关于土地污染问题,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这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个主要数据成果。这一最新数字代表的是中重度污染耕地,且这部分耕地被宣布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中重度土壤污染真有这么大的污染面积吗?

    1.重金属污染元素。无疑这些数字的公布都是慎重的,按照标准判断,应该也是精确计算出来的。只是我们目前所用的标准,还是1995年制定的G15618-1995所公布的包含8个重金属和六六六、DDT两个有机农药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日本的耕地土壤污染面积的发布涉及的是3个元素,即会影响作物生长的砷和铜(日本矿山的主要污染元素)和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的镉,而中国台湾地区,调查开始也包含我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砷、镉、铅、汞、铬、铜、锌、镍8个元素,但在最后污染判断时剔除了来源于土壤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没有实质性危害的人体必需的铜、锌两个元素。与二者不同,中国大陆是现有标准,再有调查结果,中国台湾地区是在中样区概况调查(1公顷)之后才进行重金属污染标准分级(分为5级),因此在实际污染面积公布时如果采取如台湾地区这样的方法,估计面积会小得多。

    2.土壤污染调查精度。由于本次公布的结果是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其调查方法为网格布点,其精度是耕地8公里 x 8公里,林地(原始林除外)、草地16公里 x 16公里,未利用地 40公里 x 40公里,也就是说最小的采点也是64平方公里一个点。对照日本的概查(水田10平方公里,旱地20平方公里采一个点)和中国台湾的最初大样区(16平方公里一个点),这次公布的5000万亩的数据的采样精度比日台最初的土壤调查阶段的精度还要粗糙得多。

    事实上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征,日本的污染面积公布是按年度的详查(2.5公顷一个点)的基础上发表的,至今为7575公顷,中国台湾的土壤污染面积的公布是在细密调查(1公顷一个点)下扣除铜锌污染发布的,共319公顷,其中282公顷列入土壤污染管制标准,138公顷列入土壤污染监测标准。反观中国大陆最新公布的中重度耕地污染5000万亩即333.3万公顷,不仅数据依然显得粗糙,而且从精度上说仍有改进空间。

    土壤污染离公众健康到底有多近?

    由于我们需要通过土壤的作物生长来提高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本质是土壤重金属的食物链污染问题。土壤本身是藏污纳垢之场所,发育于岩石母质的土壤本身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重金属元素,包括人们最关心的有害重金属镉铅汞砷铬,因此完全没有有害重金属含量的食物是不存在的。

    虽然现代IT等工业的兴起增加了一些,但传统工业意义上的重金属有10种左右,而在食物链(包括海鲜等各种食物)上对人体健康容易有影响的元素主要有5种,即汞镉砷铅和硒,对于中国,通过土壤-植物系统中给广范围的公众带来人体健康影响的需要关注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镉和砷这两个元素,局部区域可能存在汞、铅的粮食安全问题。

    2007年第4次中国总膳食研究(TDS,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最可靠的方法,用以评估某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人群组对于膳食中化学危害物的暴露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这些物质的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的风险)的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膳食总砷摄入量为6.9微克/天, 无机砷摄入量为3.0微克/天;其中谷类食品是无机砷的主要来源,占70%。中国膳食无机砷的暴露接近BMDL0.5。 因此,控制谷类食品,尤其是大米中无机砷的含量对于控制膳食无机砷的暴露水平至关重要,其中精米中无机砷的平均含量相当于糙米的45.5%(范围12.6%~99.3%)。说明大米的精加工可以有效去除其无机砷的含量。此外做饭方法对砷的摄取有较大的影响,据英国Meharg研究,彻底淘米,6杯水1杯米做饭,之后倒掉米汤,可以去除全砷35%,无机砷去除45%。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修改的镉的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为25微克/公斤体重。2007年总膳食研究获得的中国居民10个性别年龄组的镉的摄入量为每月16.3-36.9微克/公斤体重,可见部分人群的镉摄取量高于WHO的标准,虽然摄取量比2000年的结果降低了8%。来自稻米的镉的“贡献率”接近50%。鉴于稻米是我国的主食,且与砷不同,大米在加工、蒸煮过程中镉的去除量极为有限,因此大米中的镉含量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1990年、1992年、 2000年和2007年的TDS研究得到的每人每日铅膳食摄入量分别为86.3、81.5、81.1和50.5微克,各年龄组铅暴露的中位数,2007年明显低于2000年, 说明整体铅暴露水平有明显下降。按照WHO规定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0.025毫克/公斤人体,也就是对于60公斤人体,每日的可耐受摄入量为214.3微克,2007年的铅摄取量为WHO规定的23.6%。

    在本次的报道中,提及了这个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要采取措施,这些地方不能再继续耕种。过去出现过镉大米的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严格制止。下一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拿出相当大的资金修复,就是体现今后的发展要科学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更要负责。下一步为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

    5000万亩的耕地的土壤修复和治理无疑是个大蛋糕,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对土壤污染修复产业无疑带来了极大的生机。但如果土壤立法问题没有及时跟进估计会困难重重,比如污染源如何有效消除,在不同场合下中央与地方资金的出资比例,治理公司和相应技术人员是否资质化,农户赔偿和安置,技术适用性评估,治理效果的第三方评估。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界定和解决。

   日本在发生痛痛病后从1970年着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并且主要用客土方法,到2013年才几乎治理完成。中国台湾在2000年后也开始进行土壤治理,但今年仍然爆出稻米镉超标问题,可见耕地土壤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打“持久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早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