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起薪高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两年,“大学生起薪比不上农民工”“起薪一年比一年低”的议论不少。针对有人把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相比,并提出“农民工逆袭”,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比法并不合适,大学生起薪比不上农民工只是一些个案。(《人民日报》5月25日)
不可否认,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在人才市场中确实只是个案。月收入过万的农民工属于极少数,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要比农民工群体高,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更是比农民工群体高太多。从这个角度说,提出“农民工逆袭”结论不科学,也没有必要过度盯着这类个案。但是,这并不等于“农民工逆袭”现象不值得重视。
大学毕业生的学历比农民工高,按道理收入更高一些才正常。而且,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在读书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少寒门家庭更是借债送孩子上大学,就是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能找到收入高一点的工作,尽快收回读书成本,不用像父辈那样继续当农民。
同时也要看到,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收入低于农民工这种现象虽只是个案,但也会对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产生冲击,让人觉得上大学不值得,没有必要。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职业院校招生困难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此状况,“农民工逆袭”怎能只当个案看待?怎么可以不重视?
事实上,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不如农民工,说到底不是农民工的能力在大学生之上,而是农民工具有一技之长,而这一技之长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所学专业和所具备的知识不是市场最迫切需求的,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中既有农民工进入社会后不断努力的因素,也有农民工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因素。此外,还有高校本身的问题,即没能传授给大学生需要的能力、知识。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本人不学习、没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原因。
要减少“农民工逆袭”现象,提高大学生工资收入,关键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这需要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更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需要大学生多努力学习,不能一味埋怨工资不如农民工。只要大学生个人能力强,工资提高就不是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中国教育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