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敖思明:“黄牛”语录注解新时代的孺子牛精神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3 录入:实习编辑 ]

在变化莫测、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人考上了乡镇公务员,迎来的不是祝福,而是亲朋好友的担忧。在他们眼中清正廉洁的乡镇干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深怕个人“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然而,有一名“黄牛书记”用他的“黄牛精神”,践行了老一辈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他的“黄牛”语录更成为同事工作生涯的航标灯。

“黄牛书记”的“黄牛”语录只有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吃饭是家事,不能伸手问党要。不占便宜,不走关系。自己动手,发家致富。捎带手的事儿,又方便了人家多好。”朴实的话语,说来容易,行起来难,但他却知行如一,贯彻一辈子。反之,我们不少优秀的“先锋模范”、“励志典型”,却未能坚守到退休的那一刻,以致晚节不保,更败坏了当地政风行风。相较之下,“黄牛书记”位虽卑,言虽轻,品行确是云泥之别,其闪现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良师益友利于行。在初入职场时,能否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除了个人加强品行修养外,首位人生“导师”更起到重要影响。“黄牛书记”就在无意中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他在过去党纪纲纪不张,现在魑魅魍魉潜伏的时期,能一直坚持廉洁,坚守公平,勤政爱民的良好品行,让人如沐春风,实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与这样的人共事,犹如“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不仅向他看齐靠拢,争做崖前松柏,历经风霜而矢志不移,更让人看到党的队伍依然正义可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官发财两条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很多领导干部不以为然,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最终在党纪法规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缘于信念动摇。“黄牛书记”当了一辈子村书记,在追求好处的路上吝于下步,但在为民付出的路上却大步向前,以致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甚至妻儿埋怨,他却甘之若饴。是什么让他能做到这一切?答案是信念坚定。在坚定的信念面前,所有的邪欲都会消退,不再“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基于此,“黄牛书记”做到了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我心安处是幸福。

目前,全国上下在大张旗鼓的开展“两学一做”行动。都说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可是面对枯燥的文字,学习效果实难入脑入心,更是奢谈入行。甚至不少人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却弃若敝履,以致打翻了人生的小船。“黄牛书记”没有大理论,透过“黄牛”语录,可以看到“黄牛书记”数十年如一日,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合格党员。与之相应的“孺子牛”还有卢玉宝、夏明臣、左亭、毛丰美、德吉央宗…….。他们这些行走的丰碑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心中有党、心中有戒、心中有责、心中有民,才能成长为群众信赖的合格党员。

今天的环境变了,面临的形势也不一样,但不管怎么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变。党员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不妨以“黄牛”语录为座右铭,积极思考如何在为民服务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群众“不令而行”。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