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雄:领导干部不能只“砍柴”不“磨刀”

[ 作者:杨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9 录入:实习编辑 ]

25日上午,南充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举行。南充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128人参加读书班学习。(2016426日新华网)

从前,有两兄弟上山砍柴,哥哥一早就出发了,一天下来砍柴并不多,而弟弟则选择先磨好刀再去砍柴,虽然磨刀用去了半天时间,但砍的柴却比哥哥多。这个故事说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南充县组织处级主要领导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读书班集中学习,正是“磨刀”之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水平高,能力强,什么事都能搞定,不读书、不看报,根本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一说学习就以事情多没有时间为由,竭力逃避,实在逼急了,便以“凑人数”“混时间”的办法应付了事,这种人酒桌上安排工作,拍胸脯解决问题,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横眉冷眼,麻烦事情叫别人做,自己则沦为一个只会喝酒坐车签“同意”的“低能儿”。

身为领导干部,对学习如此态度,只顾“砍柴”而不管“磨刀”,怎能正确领会和贯彻上级精神,确保执行政策不跑偏不走样?怎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怎能更新知识,服务于知识水平日益提升的人民群众呢?

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只“砍柴”,不“磨刀”,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没有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学习是充实和更新知识的基本方式,没有认识到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是由于政绩观、人生观出现偏差,以为当领导干部就是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是要抓经济、促发展才能出“政绩”,从而把学习视作“副业”,当成“累赘”。

事实证明,“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在知识迅猛增长、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必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

那么,学习这把“刀”要怎样磨才会更加锋利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结合工作任务带着目的学,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学,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二是要善于学,除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外,在平时工作中还要有“钉子”精神,学会见缝插针,挤时间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有谦虚的态度,要不耻下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做到学有成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