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不发生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元将逐渐趋于弱势,国际货币市场将形成三足鼎力或四足顶立的局面。但是,当前美元与粮食捆绑战略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元逐渐式微的不利局面。
2008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越来越成为美国的问题。尤其是2013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为维持美元国际地位,美国加快形成“粮食美元”新机制,一种新兴的捍卫美元霸权地位的石油与粮食双支撑体制正在形成,可以预见的“石油一粮食一美元时代”正在到来。
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能源,就控制了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世界。”没有帝国之名而拥有帝国之实的美利坚,既想控制粮食、能源,又想控制货币,藉以控制整个地球。黄金、石油和粮食交织的美元货币史,深刻地印证着基辛格这句名言。美元作为金融利器,在全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成为世界核心货币,从金融层面极大地促成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要深刻理解美元的双支撑体系,就需从美元的货币发展史中追根溯源,以使中国更好地应对正在到来的新挑战。
1、粮食的生存刚性需求
综观世界能源格局与发展态势,石油储藏的有限,加之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等能源的替代,以及中东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不断侵蚀与威胁着“石油美元”对美元和美国的保护机制,显而易见的是,美元的地位将随着石油地位(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的衰落而衰落。因此,美国要确保美元霸权地位,还必须为美元寻求新的支撑。答案还可以从亨利·基辛格的箴言中寻找—— “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与石油属性不同的是,粮食对人类更加具有刚性,石油涉及的是发展问题,而粮食关系的是生存问题。当今世界,诸多部落居民可以常年不用石油,但是不可一日没有粮食。
2、美国对世界粮食的掌控既广且深
粮食比石油更具有战略性。综观国际市场的内在机制与各类条件,“粮食美元”必将是下一个支撑美元霸权的战略安排。多年来,国际农产品与石油一样都用美元计价,更重要的是,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一半。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通过巨额的农业补贴来支持国内农业发展,每年被WTO认可或不认可的各类补贴(前者如“绿箱补贴”、“蓝箱补贴”,后者如“琥珀箱补贴”)超过千亿美元。美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很髙,可谓技术密集型产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与清洗就已100%机械化。在生产加工机械化之后,化学化(化肥与农药)、生物化(生物工程与品种改良)紧随其后,如此大幅提高了美国的可耕作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计算机与土壤监测、气象信息与期货市场联机,使得农业稳产高产、稳收高收。多年来,垄断全球80%粮食交易量的ABCD四大粮商(即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三家由美资控股,一家有美资渗透。世界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及阿根廷等国要么是美国盟国,要么早已被美国资本渗透控制。
3、“粮食美元"成为美国霸权之新利器
过去与现在的事实一再证明,世界石油危机与粮食危机爆发越频繁、越严重,美元危机就越能得到缓解,美元地位也就越能稳固。海地,这个美国近邻,世界上最为贫困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演绎了粮食危机——粮食美元——经济乃至政治依附的新例证。在加入WTO(1996年1月30日)之前,海地稻米的自给率达95%,而加入WTO数年后,依照所谓“比较优势”,海地将稻田改种芒果并出口美国,用所得美元从美国进口稻米,成为美国稻米的第三大消费国,但是稻米与芒果的定价权都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2008年一场“沉默的海啸”(国际粮食危机)席卷全球,重创诸多粮食进口国,经济相当单一的海地所受冲击更加严重,是年海地的通货膨胀高达15.7%,对于95%人均日收入不到2美元的穷困黑人而言,粮价飞涨犹如雪上添霜,首都太子港最终因粮食问题而发生暴动,直接导致海地政局动荡。美国借助粮食问题更加严密地控制了海地政局。
其实,小国海地的积贫积弱一直与美国密切相关,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特德‘拉尔自责“为何我们手上沾满海地人鲜血” 。自打建国以来,美国的战略是用一切手段确保周边没有强邻,而且令周边国家分化弱化,有利于增加对美国的向心力与主导权。海地的粮食依赖问题不是首例,当初夏威夷也是因为其农产品(蔗糖)严重依赖美国市场而严重受制于美国,最终于1898年被美国吞并,1959年成为美国第50个州。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海地很有可能成为美国第51个州,因为美国牢牢地掌握了海地的粮袋子,海地也就乖乖地交出了钱袋子。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持续巨额补贴,极有可能是出于“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谋略。美国愈发掌控国际粮食市场,在震荡中拉抬国际粮价。未来,当粮价涨得愈高,抑或在高位运行,美国政府给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也就愈少,最终那些粮食进口国会实际取代美国政府来补贴美国的粮农与粮商,同时因为“粮食美元”的缘故,而粮食进口国将成为美元的坚定支持者,因为这些国家需要更稳定的渠道、获得更多的美元来支付粮食进口。未来,只要这些大宗商品继续与美元挂钩,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帀地位就难以撼动。
4、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将被再次巩固
过去的四次美元危机不断削弱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而欧元和人民币作为后起之秀,又从外咅对美元霸主地位进行挑战。当美元开始逐步向粮食领域渗透并被冠以“粮食美元”的称号后,这种逐渐势弱的地位势必发生改变。“粮食美元”是一种更为刚性的国际货币需求,其他国家尤其是产油国由于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将不得不增加对美元外汇的刚性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目前“石油美元”的地位更加趋于巩固。可以说,“粮食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匡扶了“石油美元”岌岌可危的态势,同时“石油美元”又为“粮食美元”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广阔的地域与坚实的经济基础。
5、维护金融稳定与审慎开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的薄弱环节。粮食要安全,中国要发展,要积极有效应对双支撑美元可能带来的挑战,必须更加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平衡,更加注重金融体系改革的循序渐进与审慎开放,尤其是资本账户的审慎开放。通过金融体系改革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增长,不断提高中国在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人民币能够以实体经济作为强大支撑,更加坚挺,争取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对石油与粮食期货与现货的贸易权、定价权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乡村发现网选摘自:察网(原题:粮食:美元的支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