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程迪:农资触网的监管和服务亟待完善

[ 作者:程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吴玲香 ]

日前在江西等地调查发现,今年春耕开始以来,在互联网+”大潮影响下,各大电商企业借力春耕加快布局农村市场,部分农户的农资购买习惯改变了,农资市场正发生变化。业内人士建议,农户、企业善用网络购买和销售农资农具,政府部门应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

农业生产触网农资购买方式变化

在江西一些地方发现,往年农民都是跑到乡镇、县城购买农资农具。随着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触网,一些农民开始尝试网购农资农具。

江西宜春丰城市的“80张俊杰是当地的种粮大户,种了1800多亩田。作为职业农民当中较为年轻的一员,由于对网络十分了解,经常在网上购买农资农具。网上买农资农具非常方便,不会耽误农活,而且种类很多,选择空间大。不仅包邮,厂家还补贴运费和搬卸费,一年节省上万块钱不成问题。张俊杰对网购农资很满意。

通过对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工作人员了解发现,电商企业在前期铺设的渠道和平台基础上,今年都在招商方面发力,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资农具企业招到电商平台。以农村淘宝为例,去年此时,农村淘宝只覆盖了数十个县,今年就发展到了遍布全国25个省份250余个县市区,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已经超过1.2万个。

今年春耕前夕,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农村淘宝春耕节活动。淘宝线上集结了包括正大财团、荷兰皇家帝斯曼、中农化等数百家国内外品牌厂商。根据农村淘宝内部订下销售目标,今年春耕期间预计达到全国10亿元农资农具销售额。在农村淘宝网站看到,网站专门开设了农资农具板块,产品类型涵盖化肥、种子种苗、农业机械等。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赣西区负责人周佳说,淘宝在宜春市设立了70多个村淘服务站,服务农业发展。今年农村淘宝春耕节启动以后,仅万载县就有6家当地经销农资农具经销商与他们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1家已经有40多种产品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上线。

●“互联网+春耕带来农资市场多重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传统的农资销售面临经销商竞争激烈、利润低、整合差,渠道层层加价,村民购买成本大,以及农民可选余地小、伪劣商品鱼龙混杂、售后服务名存实亡等问题。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电商加速进入春耕市场,使得农民购买农资农具更加便利,品种选购更加多元化,农民传统的农资买卖习惯逐渐发生变化。

在江西一些乡镇,传统农资销售渠道遇。江西进贤县罗溪镇上有5家农资销售点,与往年相比,今年拉货的车子少了一些。经营了十多年的店主说,历来春耕时节都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但今年上门的农民少了很多,货车普遍都装不满。店里也不敢进太多货,担心销不出去。

在采访一些本土农资企业时发现,已有一些企业开始触网发展。多数企业倾向于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也有些企业自建网络平台销售。

江西省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养殖用的抗生素,在进贤县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与一家电商平台签约,计划4月上线。总经理文涛说,原来完全依靠传统渠道销售,业绩增长非常吃力。公司产品有五六十种,计划拿五六种通过线上开辟新渠道。

神农大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浩表示,神农大丰总公司正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去年,总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建立了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在江西已经托管了近8万亩农田。今后加盟公司的农户只要办理一张公司的惠农卡,就可以通过我们设立在乡镇的服务站,直接在网上选购农资,物流及与厂家对接则由公司负责。周勇浩说。

网售农资在破解农资赊账难题方面也成效初显。一些地方农资赊账问题严重,甚至演变成不赊销就不买货状况,造成欠账难收、坏账频现。一家化肥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往年总是想方设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农民现款购肥,但赊销状况改善并不明显。相关村淘合伙人表示,货到付款的电商交易规则已被农民广泛接受,鲜少出现农资赊账情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城乡报2016-04-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